历经炮火始终陪伴 邓小平卓琳的八个家(图)
2009年08月19日 10:25人民网-环球人物 】 【打印共有评论0

武安期间,邓小平、卓琳夫妇与长女邓林、长子邓朴方合影

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和邓小平一样,卓琳也留下了这样的遗愿: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骨灰撒入大海。她要在大海深处,和邓小平重逢。

70年前那个秋天,35岁的邓小平和23岁的卓琳在延安相识。这两个家庭背景不同的人的生命,开始联系在一起。在此后的58年间,他们辗转于全国各地,经历炮火洗礼,饱尝境遇沉浮,但始终陪伴在彼此身边。邓小平去世后,卓琳带着对丈夫的眷恋,又独自生活了12年。她离去时,和丈夫一样也是93岁。

陕北窑洞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延安杨家岭,毛泽东的黄土窑洞前,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结束6年的单身生活,和刚来延安不久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卓琳结婚。

在此之前,卓琳曾两次拒绝邓小平的求婚。她生前曾回忆说:“他(邓小平)是从前方回来的,和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头。我是在公安部工作,他们经常到公安部来……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女朋友,让一个女朋友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不同意。那个女朋友和我谈了两次,我不愿意。”

当时延安的男性多是工农干部,卓琳不敢同这些人谈情说爱。“我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怕他们没有知识,跟他们说不到一块儿。”后来,邓小平两次主动找上门来。卓琳听了他的有关情况和理想后,觉得他还不错,是个知识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那个时候自己已经23岁了。我说算了吧,凑合吧。”

太行山沟坎

婚后不久,卓琳跟随邓小平一同赶回抗日前线太行山。邓小平回到设在辽县(今左权县)西河头村的一二九师师部。卓琳则留在麻田八路军总部,担任妇女训练班队长。那段时间,只有邓小平到八路军总部开会时,夫妻俩才能见上一面。卓琳非常想念丈夫。一次,她问邓小平:“你回去以后可以给我写信吗?”邓小平反问:“写什么呀?”卓琳说:“就写写你每天都干了什么,还有写写……”卓琳的话还没说完,小平就痛快地答道:“要得!我让秘书写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月寄给你一份。”听到邓小平这样回答,卓琳只好说:“那还是算了吧。”

婚后一年,组织上终于批准了卓琳的请求,同意她到一二九师师部秘书科工作。为了能和丈夫在一起,卓琳并不怕危险和艰苦。

两人在一起生活后,快言快语的卓琳慢慢适应了邓小平的沉默寡言,也想出了协调两人性格差异的好办法。卓琳意识到,让邓小平这样一个老干部说家长里短的亲热话,肯定不行,他也说不出什么。一天,她对邓小平说:“你的性格是不爱说话,我的性格是爱说话。现在我又不能随便跟别人说话。说错了,影响不好。所以我只有跟你说了。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你一定要听下去。我说错了,你可以批评,我来改。但不能不让我说话。”邓小平的回答还是非常简单:“要得!”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武市红 余玮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