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民谣让梁思成得以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塔
2010年02月04日 09:20每日新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是我国现代建筑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他做出过很大的贡献。1949年,解放军包围北平(今北京),林彪等将领派人潜入北平,请梁思成画了一幅北平重点文物图,预备一旦进攻北平,炮火好避开这些珍贵文物。后来北平和平解放,这幅图才没有用上。

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歌谣中提到的三处文物做了调查,其中就包括山西应县木塔。当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如果从北京贸然去山西应县,而塔已经不在了,那就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梁思成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他写了一封信,寄往的地址是“应县最大的照相馆”,请照相馆的摄影师帮助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信中还附了一元钱。当时。一元钱足够照几张相了。同时,梁思成还承诺,如果摄影师帮助拍照,他可以满足摄影师的一个要求,送摄影师一份礼物。这一招还真管用,应县白云斋照相馆的摄影师按他的要求,拍了木塔照片寄过来,梁思成则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给他寄了文具过去。

1934年,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来到应县。下了火车后,他们又坐了6个小时的驴车,才到达应县。在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那就是应县木塔!

梁思成三人对木塔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有一次,梁思成正在塔尖顶上专心测量,没注意到头顶云层正迅速合龙。突然,一个惊雷在塔旁爆响,梁思成大吃一惊,险些从塔上落下。站在下面的莫宗江吓出一身冷汗,他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如果梁思成掉下来,就摔成肉饼了。

通过实地考察,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应县木塔建于辽代(1056年),高67.13米,约有20层楼高。它那雄伟的身影给梁思成以深深的震撼,他后来形容说:应县木塔巨大的塔身“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建国后,有专家通过对世界木塔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应县木塔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最古老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底层直径30米,外表看是五层六檐,但每层都设有一个暗层,实际是9层。木塔里面非常宽敞。据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县曾在塔内召开“万人大会”,每层都坐满了人,安装了喇叭。万人在千年古塔中开会,而塔身不毁,可见应县木塔建得多么牢固、多么宽大。

更为神奇的是,应县木塔全部用木头建造,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古代工匠们完全用木头之间的相互咬合,建成了如此高大美观的建筑。元朝时,应县遭遇大地震,大地震持续了7天,但木塔没有受到大的损毁。1926年阎奉军阀交战,这座塔曾被200多发炮弹击中,除被打断了两根柱子外,别无损伤。

除了“应州塔”,梁思成循着歌谣的指引,还带着莫宗江赴河北赵县找到了赵州桥。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当地俗称“大石桥”,是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距离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梁思成最早发现并确定了赵州桥的建造年代。

一首歌谣,传唱百年,却无人注意。梁思成听到后,却发现了两处世界之最,这说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首先要有心,其次是要有识——有做出成就所必需的知识。

摘自《哲理》 布衣布舍

梁思成   民谣   塔身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