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胡适是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新年祝辞最终还是写完了,题为《新年的几个期望》。期望只有三个——结果只实现了一个,还是在八年之后;另两个,倾胡适毕生之力,都没有看到。 |
《国家历史》1月1日报道
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永远会来关心你;除了改造政治,你哪里还有路可寻?躲不过政治的胡适,为新年许下了三个愿望,结果只实现了一个,还是在八年之后。
1937年元旦那天,胡适一定想了很多,否则,一篇三千多字的新年祝辞,怎会耗去一代文豪七个半小时?
他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宣言:“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
那是在1917年,27岁的胡适,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出于书生的“洁癖”不屑于谈“那种”政治。不出意外,胡适只坚持了不过两年。更为有趣的是,这个宏愿当时就遭到了左右两面的夹击。
左的一面,陈独秀专门著文《谈政治》,说:“在现实社会中,谈政治也罢,不谈也罢,谁都逃离不了政治,除非躲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
右的一面,丁文江尖锐地批判,“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经不起腐败政治的摧残。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会改善的必要条件。”
他们都是对的——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永远会来关心你;除了改造政治,你哪里还有路可寻?
胡适一生,以学术和政治为两个主题。大致看来,学术的一条曲折下行,政治的一条却昂然向上。两者的交汇点,恰好是1937年。
元旦这天晚上,他也许会想到1922年,当他决心开办《努力周报》时,一班好友建议——“专心著书,那是上策;教授是中策;办报是下策”。这一条可以和十年后傅斯年另一句名言对照——“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虽然都是建议,但是很明显,当年的“下策”办报,已变为最优选项,而胡适的底线也完全不同。当年他还有“干不干”的选择,而到了1947年,他好像只能计较“怎么干”了。
说到“干政治”,胡适大概还会想起当年研究系老人林长民的话:“适之……是个处女,不愿意同我们做过妓女的人往来。”林当过段祺瑞内阁的司法总长,如果坐过这个位子算作“妓女”,那十年后胡适差点当上中华民国的总统,该算什么?
当然,站在1937年的门槛上,残酷图像还是未知。
胡适是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新年祝辞最终还是写完了,题为《新年的几个期望》。期望只有三个——结果只实现了一个,还是在八年之后;另两个,倾胡适毕生之力,都没有看到。
艰难的自由,夭折的独立
1937年胡适的第一个期望是:“今年必须做到宪政的实行”。
“必须”二字,似乎透着些许不耐烦。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对胡适来说,所谓“宪政”,就是《新青年》时代的“德先生”。这面大旗他扛了差不多二十年,翻来覆去就是那一点常识。
在《新年的几个期望》里,胡适认为,宪政就是法治。这个定义他已经用了至少五年——1932年《独立评论》创刊号上,胡适著《宪政问题》一文,写道:“宪政论无甚玄秘,只是政治必须依据法律,和政府对于人民应负责任,两个原则而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徐路加
编辑:
王钻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