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也兴“禁映” 翻译美国片名习惯性香艳
2009年08月03日 09:20华龙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棕色档案盒上的标签跃入眼帘,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重庆市档案馆内,关于八大电影公司(华纳、哥伦比亚、20世纪福斯、派拉蒙、环球、新线、米高梅、华特迪斯尼)在陪都时期的海报、剧本、准演执照等静静躺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大半个世纪之前,好莱坞其实离我们近在咫尺。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以“八大”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鼎盛时期,占据了国内票房的半壁江山以上。相差无几的上映时间,让旧时的中国几乎与世界同步。之后,好莱坞几乎与中国大陆绝缘半个世纪,直至1990年代《真实的谎言》上映。今天好莱坞席卷全球,又被视为某种意义上的“洪水猛兽”。

岁月流逝,那些旧时的光影早已斑驳变黄,昔时的欢愉,恐怕无人记得。

《罗密欧与朱丽叶》早播过 那时电影海报就用名人做广告

馆藏的“电影海报”和此前的想象完全不同。

在印象中,电影海报应是印刷精美的“广告”,即使在1980年代,也该是贴在影院外橱窗令人驻足的风景。但当翻阅档案馆馆藏的海报时,几乎彻底失望———抗战时期的电影海报绝大多数只有巴掌大小,密集的文笔布满了版面,显得拥挤不堪,再加上年代久远,纸张又黄又脆。

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囿于早期印刷技术的限制,电影海报多登载在报纸上,单色印刷;另外,图片处理技术刚刚起步,很多报馆没有在报纸上印刷图片的能力,内容多以文字为主。

不过记者观察,因为印刷和图片处理的“先天不足”,早期的电影海报在文字处理上极尽能事。电影《铸情》的海报上,印着“哀感玩艳缠绵武侠传奇文艺巨片”14个大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电影类型,广告语更是充分运用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智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下侧还有一行小字:辉煌巨著、熠熠红星、巍巍皇宫、蝉衣艳舞、惊险斗剑,颇具煽动能量。

实际上,电影《铸情》为派拉蒙公司于1936年推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由当时的巨星李昂纳怀汀与奥利薇亚荷西主演。这是第一部由莎翁原著改编而成的电影,上映之后风靡全世界,在中国犹受欢迎。

“《铸情》的电影海报,是馆藏中质量最好的之一。”市档案馆档案管理处负责人张雪艳介绍,这部电影海报的大小在所有馆藏电影海报中位居前列,而且有黑白和彩色两个版本,特别是彩色版本非常罕见,“这同时也说明,电影发行公司在宣传这部电影上倾注了全力,另外,海报上用很醒目的字体标注,电影改编自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著,用名人做电影的招牌看来早已有之”。

记者在馆藏的一份档案资料上发现,《铸情》分别在重庆、昆明、成都等地上映,每到一地,当时的地方文化管理机构都会在随片的“准演执照”背面加盖专用章。这表明当时的民国政府对电影的放映管理是相当严格的。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明明 郑宇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