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期 2013.07.26

赞扬岳飞我一直赞成。但说他是民族英雄,就把历史颠倒了:把汉人为主的宋人这个前近代族群的英雄,变成民族的英雄。这是不成立的,因为在近代民族国家成立之前,不存在民族。

一、主流学界认为民族是合法政权统治下公民的集合

凤凰历史: 有哪些学者这样使用民族的这种定义?

张生:全世界研究民族主义有几个大的流派,比如:安东尼·史密斯强调前近代族群在近代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强调后起的国家,特别是亚非拉这些国家在创建自己民族国家过程中“想像的共同体”的构建方式和手段。主流学界这些人都同意近代民族国家中,所谓民族就是一个合法政权统治下公民的集合。 [详细]

二、传统中国持天下观 并无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凤凰历史: 中国“族群”相比欧美的民族有什么不同之处?

张生:那时没有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但是有天下观念。天下具象来说,首先有个首都,叫京师。京师的周边叫京畿或顺天府,顺天府周围叫直隶,直隶之外叫行省,行省之外是藩属,藩属通过朝贡体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中原王朝表示效忠。藩属之外,叫不毛之地或者叫蛮夷之地。这种同心圆结构的天下观,跟主权国家的概念不一样。[详细]

三、说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争议小:日本是外人

凤凰历史: 您觉得应该如何对待中日的战争?

张生:民族国家历史经常往前投射,中国人从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得出认识:日本人是外人、敌人,中日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就和宋金矛盾不是一个性质,所以会说民族英雄戚继光。这个说法实际上也不是那么严密,但是为什么对戚继光是民族英雄的争议很少?因为日本这个近代民族国家基本上在岛上成型,然后中日之间的矛盾又是长期化的。[详细]

  • 1武昌起义打十八星旗 照此思路中国将分裂
  • 2各个少数族群是中华民族创生的实体材料
  • 3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不符合历史 也非常不妥
  • 4民族主义是双刃剑 狭隘地理解会被坏人利用

核心提示:所以赞扬岳飞,我一直是赞成的。但是说他是民族英雄,就把历史颠倒掉了。等于是把汉人为主的宋人这个前近代族群的英雄,变成民族的英雄。这个是不成立的,因为必须再三强调一下,在近代民族国家成立之前,不存在民族。

张生教授(资料图)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南京大学教授张生文字实录,采访整理:唐智诚

嘉宾简介:张生,男,1969年6月生,安徽天长市人,汉族。现为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党委副书记。

“民族”产生的条件:一群人共同感受到外来威胁

凤凰历史:随着一部关于岳飞电视剧的热播,“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个问题最近又引起比较激烈的争论。张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岳飞究竟是不是民族英雄?

张生: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我在上课的时候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必须从政治合法性开始说。

我们先说欧洲,因为现代的民族概念是从欧洲传过来的。欧洲在中世纪的时候,它的政治合法性是君权神授,也就是说国王政权的统治权力来自于上帝的授权。但是谁也没见过上帝,所以他们做了一个制度性的安排,就是我们讲的教会。在世俗的政权和上帝之间有一个中介,由教会的头--教皇来代表上帝,给世俗政权一个祝福,让他获得政治统治合法性。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度来予以配合,比如说垄断知识,中世纪的欧洲是用拉丁文来做知识传播的主要平台。同时还要实行愚民政策,也就是说,解释权放在教会而不是人民手上。

这个情况在中世纪末期,遭到了严重挑战。首先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这个宗教改革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见上帝。也就是说,我不需要教会作中介,由人民自己来见上帝。但是,有了这个权力后,还缺一个东西。因为中世纪的《圣经》非常难得,用拉丁文写在羊皮卷上;拉丁文的教育局限在教士等有限的范围内,一般人都不认识。所以在古登堡印刷术兴起以后,廉价的《圣经》就开始走进欧洲的千家万户,老百姓有可能自己来购买、阅读《圣经》。但是还有一个前提,如果说仍然是用拉丁文的话,普通老百姓没有受过严格的教育,他不可能阅读、更加不能解释,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根据这种需要,欧洲各地原本是方言的英语、法语、德语,慢慢的扩大了影响,成为各国的官方语言。

因为有非拉丁语言的应用、有各种语言文学经典的传播、有世俗政权权力的扩大,所以慢慢的形成了一些族群聚居的区域。请注意我在这个地方使用族群这个词,也就是ethnic group。这样一些族群,我们说还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民族。民族怎么产生?必须要有一群人,他们共同感受到外来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民族主义运动才开始发生。

欧洲因缘际会,在法国大革命发生之后,这个契机出现了。法国人砍掉了他们皇帝的脑袋,这对当时整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震动非常大,所有君主制国家的统治者都在想,自己会不会落到同样的下场,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干涉法国大革命。法国人感受到共同的危险,所以来自四面八方的法国人开始向巴黎、向边境聚集,来反抗外国的干涉。在这个过程当中,近代民族国家的一些基本象征符号出现了,比如说国旗:法国人民打出来了三色旗,这是近代意义上第一面民族国家的国旗,比如说国歌:马赛曲。在共同象征的感召之下,来自法国各地的工人、农民开始反抗外国的侵略。

法国大革命颠覆君权神授观 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张生:这里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法国人民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来反抗外国的侵略,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法国大革命对中世纪统治的合法性做了颠覆性的变化,那就是从君权神授到主权在民:国家的所有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授权自己的自己的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因为这个国家是我自己的,所以我对这个国家负有无限的义务,在特殊的时期,我可以献出生命。

法国大革命实际上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它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这个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来行使权利;另外一方面,国家必须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民主的基本权利,不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法律,不可以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这是一体两面。所以在法国大革命当中就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公民或者国民,不分肤色、信仰、财富状况、教育程度,组成自己的国家。一个合法政权统治下公民的集合叫做民族。

主流学界认为民族是合法政权统治下公民的集合

凤凰历史:还有哪些学者这样使用民族的这种定义

张生:现在全世界研究民族主义有几个大的流派,比如:厄内斯特·盖尔纳是结构功能学派的;安东尼·史密斯是一派,他强调前近代族群在近代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他主要是强调后起的国家,特别是亚非拉这些国家在创建自己民族国家过程中“想像的共同体”的构建方式和手段。另外还有一个英国的新左派政治学家霍布斯·鲍姆,他说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可能会在现代慢慢地消减,但是他承认,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学者都严格注意到族群和民族的区别。

主流学界这些人都同意近代民族国家中,所谓民族就是一个合法政权统治下公民的集合。

凤凰历史:所以我们说的民族,对应的英文是nation,它与和state是联系在一起的?

张生:对,因为有这个定义,所以nation、state和people是同义的。法国人民、法兰西民族和法国国家,实际上讲的是同一回事。nation、state和people的同义化过程,从学理的来讲就是一个民族形成的过程。在法国大革命以后,另外两场革命,也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一个是北美革命。美国过去很多人是英格兰、或者欧洲大陆的移民,文化上族裔的身份非常复杂。但是到了美国以后,他们在共同的宪法之下,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对这个国家负无限的责任。所以在美国革命史上有个很重要的人,叫内森·黑尔,他说:“我很遗憾,只能为我的国家奉献一次生命”,这是美国所有中小学生都学过的一句话。美国发展到今天,有来自非洲、欧洲、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可它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美利坚民族。这个所谓美利坚民族,它不分黑白黄棕的肤色,也不分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富裕程度,它是一个合法政权下公民的集合。

另外一个是拉丁美洲革命。过去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殖民,拉丁美洲的外来居民从血统上来讲是西班牙人或者葡萄牙人,但是他们在作为殖民地的几百年中,发现自己被宗主国歧视和边缘化。他们提供了无数的财富:黄金、白银、钻石、森林、矿产等等,但是政治上他们没地位。所以在19世纪早期,1810年代拉丁美洲发生革命,产生了很多民族国家,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等,这些人都是讲西班牙语的,但是他们现在认为自己跟宗主国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是新的人群,在一块新的土地上,我们自己是新的命运共同体。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嘉宾介绍

张生

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