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董加耕、邢燕子交谈。
毛泽东生日宴会上与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交谈。
访我国首个知青典型邢燕子
邢燕子,共和国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广大知青心中的偶像,曾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次当选全国党代表,3次当选中央委员,5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3次见到周恩来总理。而今,抹去岁月的尘埃,67岁的邢燕子坐在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简陋住宅的客厅里,回忆逝去的青春和那个火热的年代,一脸平静地操着天津话说:“我自己的那段历史是国家的需要、是历史的需要,如今作为平常人,我早就以平常心来对待。无论对过去还是现在,我毫无怨言。”
郭沫若为她写的诗发表后第二天,她火线入党
“1958年我是自愿去农村生产劳动的,当时中学毕业,正是抢种小麦的季节。爷爷还在农村,又赶上自然灾害,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周总理也号召,发展农业生产,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就想,作为青年就应该去农村干自己最应该干的事。我是一路小跑进村的!”邢燕子讲到这里,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小跑的姿势,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邢燕子的父亲当时是天津陶瓷厂副厂长,她完全有条件当工人,也可以继续升学。但她却选择了回到宝坻县司家庄务农,这离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还有10年。邢燕子的这一选择与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在此之前的1955年,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1957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
在村子里,邢燕子带领青年妇女成立突击队,哪里苦就奔向哪里,哪里完不成任务就往哪里上。白天网鱼,晚上编帘子,3个月副业就创收3900元,时值自然困难时期,无疑是“雪中送炭”。
做过报纸、杂志、电台的相继报道后,邢燕子被树为扎根农村的典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若也曾为她写诗《邢燕子歌》,后来还被著名曲作家刘炽谱曲,在广大青年中广为传唱。
“郭老不愧为大家,这首为我写的诗中有一句:‘青春献农村,青春永不老’。这说出了我的心里话。”邢燕子说,郭沫若的诗1960年9月17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同日的《中国青年报》刊载文章,眉题为:“河北青年比雄心壮志比艰苦奋斗比革命贡献”;题为:“向邢燕子看齐形成热爱农业劳动的新风气。”第二天邢燕子便火线入党。“我当时无比激动,我现在还记得入党申请书里写着‘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把一颗红心交给党,永远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扎根农村,像??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那样,为革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60年9月20日的《人民日报》,以“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为题,用大半个版的篇幅,报道邢燕子扎根农村大干农业的先进事迹。
当初只想着回乡下跟着爷爷种点地,却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全国典型,这是邢燕子万万没有想到的。而今回首往事,邢燕子不由得一番感慨:“当时,我回村务农,只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别的啥也没想过。出了名,当了知识青年的榜样,给我的压力特别大。我想,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只有干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所以白天黑夜拼了命地干。有时在太阳底下休息,刚坐在锄头把上就睡着了。虽然累,可心里特别充实,因为我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邢燕子拿出当年的许多照片,有个人照,有合影,照片上的邢燕子非常年轻,英气十足。其中有一张是她手握镰刀、身背箩筐、向着朝阳微笑。这张照片发表在1960年第20期《人民画报》封面上。邢燕子说,后来还出了很多有关她事迹的连环画、话剧,天津泥人张传人还专门为她制作了成套泥塑,再现“燕子突击队”的劳动场景。
如今,邢燕子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是毛主席诗词:“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邢燕子对这幅作品珍爱有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文远竹 李栋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