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好像作者要写解放军的大兵团。错了,此兵团非彼兵团,乃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之谓也。上个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政府无法为城内大批"造反青年"落实就业岗位,开展了一场关系千千万万年轻人命运的"上山下乡运动"。那年月,我正是初中生,"躬逢其盛"也赶上了这场大迁徙,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密山县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时光。据说,正式的上山下乡运动,应该从1966年算起,到2006年就是整整四十周年了。岁月真是催人老啊,我是1969年7月去兵团的,倏忽之间,三十八个年头的日月已经随风飘散,那段逝去的生活片断如果不追记一下,再过几年可能都要忘光了,所以,写下此题目,回忆一下我在兵团生活的点滴印象,让今天的年轻人知道何谓上山下乡,何谓生产建设兵团。
决定下乡
我是1969届的初中生,说是初中生,实际上只是完整地上完了小学的课程。1966年我刚升入中学,文革开始了。中学的课程数学刚讲到一元二次方程,开始停课"闹革命"。十二三岁的年纪,也当上了红卫兵。那时脑子里懵懵懂懂地也不知什么革命的大道理,也就是跟着瞎起哄。也游行、也写大字报,还搞"大串联"。当时不知是谁发起的,说是要到富拉尔基去串联。富拉尔基是齐齐哈尔市的一个重工业区,离市里几十里路。我们商量好了几十人就出发,到底去串联什么也没闹明白,现在想来实际上也就是一次徒步远游。齐齐哈尔靠近嫩江,是一大片湿地,那时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生态。当时正是冬季,这次徒步行走几十里,让我感受了冬日北方大地的寒冷和可爱。白雪覆盖大地,沿途到处是冻结的冰面,从厚厚的清澈透明的冰层看下去,那些鱼在下面自由自在的巡游,它们根本不知道社会上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迁。大自然就是这样,不论社会如何变化,它总是不放过一切机会来展示它的美丽!
1964年全家合影
母亲毕业于东北农学院,这是她开拖拉机的镜头
因为文革使社会分化,孩子们也分成不同的群体,群体间经常打群架。我们是在一家兵工厂,房子都是按照苏联的图纸建造的,每座楼都有地下室,那里成为我们的据点。一次另一拨的孩子来进攻,我拿起弹弓就向他们冲来的方向怒射,现在想来如果有一个石子射中对面孩子的眼睛,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这样毫无歉疚地活着了!
后来,度过文革初期的乱局后,社会开始有了一些秩序。我们这些不上课的学生开始被组织起来,到工厂劳动。我们是兵工厂的子弟学校,学生都是厂里干部、职工的子弟,这个厂子生产各种炮弹,进厂劳动就是进这家兵工厂的弹药车间帮工。我满心欢喜地等待分到装药车间,可是正式分工时,我竟作为可以被改造好的子女而成为另类,不能进所谓保密的装药车间,让我们十几个学生去装卸炮弹箱子。别的红五类学生每天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可以通过两道岗哨的通行证进入保密车间,而我们只能过一道岗。炮弹箱也是在一个大车间里,箱子摞得比山还高,我们每天就是闻着松木箱的清新味道,把这些箱子倒上倒下,当车间里管事的人一走,我们就爬到箱子顶上讲故事,那些最能白唬的就成了大爷!那真是无所不讲呀,大家轮流将脑壳里贫乏的故事、趣闻讲出来,最多的是黄色故事。唉,我这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可能就是在那时候。当时红五类学生已经不理我们这些人了,我们每天偷懒、瞎白唬可能也是心里太空虚吧。
初中毕业合影照。后排居中(左右起均为第六人)为作者
就是这样每天昏昏噩噩过日子的时候,我们面临的上山下乡开始了。当时也有一个政策甚好,就是不满十五岁的可以留城上高中。因为我6岁上学比别人早一年,当时正符合留城的政策。可那时我在城里那另类人的日子实在是过够了,再说,父母虽说是大学毕业的管理人员,可实际上他们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入革命队伍的小兵,解放初调干上学才改变了身份。有他们的榜样在,我没犹豫就报了下乡的名。那时的老师真是好呀,在最终决定的前一天又到我们家征求父母意见。要是现在家长得玩命地把孩子留下上学。可当时父母实在是开通,问我想好了吗?我说想好了,他们和老师说,那就走吧!我就下乡了。
下乡前和父母、弟弟合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龚铁鹰
编辑:
刘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