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在北大与五四运动中
2009年05月02日 20:3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现实的残酷,容不得张国焘“一心的上课去”,追捕的黑手已慢慢伸向他了。虽然他此时已辞去学联的工作,但作为“学生要人”,他的名字仍然上了当局的黑名单。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他不得不于12月秘密离开北京,悄然南下,在上海住了半年。待第二年北京风声渐松,他才得以重返。

张国焘一生最有缘的两个城市,一个是北京,另一个就是上海。在这里,他成功过,幸福过;也失意过,彷徨过。他对上海,也总有第二故乡般的亲近感。在上海的半年里,他结识了胡汉民、汪精卫、戴季陶、张东荪等名流,以其三寸不烂之舌,游弋于国民党上层人物和社会名流之间。

可是,当张国焘告别了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大上海滩,回到宫阙巍峨、天子脚下的北京时,却发现已是物是人非、情变境迁了。同张国焘一起共过事的段锡朋、罗家伦、康白情、周炳琳、汪敬熙5人,得到胡适的赏识,先后被送到欧美留洋镀金去了,当时教育界人士戏称之为“五大臣出洋”。见到此情此景,张国焘不免很是怅然。他回忆这段时期的心情时写道:

“五四运动中的一些共事的同学们,多半已离开了学校。在上海的几位北大学生代表都已毕业,准备出国留学。罗家伦已结束了他的代表任务,在那里和各方要人及文化界人士接触,准备不久到美国去。五四运动另一个要角,风流诗人康白情,虽无代表的任务,也同我们一道活动。他曾在上海徐家汇一个花园里举办名震一时的踏青会,参加的有青年男女200多人。他为这种交际弄得有点神魂颠倒,几乎连到美国深造的机会都置之脑后……此外,五四运动中的健将段锡朋、周炳琳等同学也先后赴美求学,路经上海,都曾和我朝夕相聚。只有我,在北大还有两年的课程,照理自然该即时北返。”

半年的流浪生涯,使张国焘成熟了不少。见到同学们纷纷出国,除了怅惘之外,他也开始准备振作起来,在政治上力求有所作为了。

回到北京后,张国焘立即去拜访李大钊,希望从他那里请教一些对人生之路的看法。李大钊便劝这个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加入自己创建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走俄国人的道路就是中国的出路!”张国焘深受感染,不觉又萌生出拯救国民于水火的宏大志向来。于是他开始“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设想去了解俄国革命,相信这里面包含有救国救民的良方”。以此为起点,张国焘开始逐渐由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要人”,转变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积极分子,并启幕了他近20年的“革命生涯”。

<< 上一页11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