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及社会结构
2009年04月19日 17:52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东部城市的突飞巨变

现代化的概念:落后国家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核心内容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从晚清洋务运动起,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由于西方势力首先在东部沿海城市生根,故中国早期的现代化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少数口岸城市。(上海,天津,香港,武汉,广州等)

2)现代化的典型——上海。上海是解读现代中国的钥匙,中国现代化最典型的代表。租界的示范效应。早在1910年上海人口即达到110万,其中租界有近一半人(50万);1929年,上海市区人口281万人,其中租界达119万人。(租界包括公共租界(英美),法租界,日租界)。上海一地集中了全国现代机器工厂的48。7%,经济产值达全国的一半以上,实属特殊。

其他城市如天津,汉口,北京,广州等,也出现了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转型。

农村社会的蹒跚前行

1)土地自由买卖,土地集中突出。军阀官僚大量屯购土地:袁世凯(河南彰德,辉县等地400顷)段祺瑞(东北20万顷);冯国璋(苏北75万亩);张作霖(东北300万亩);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占地1。2万亩,川西平原11个县。

2)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大规模农垦公司(资本主义式农场)成立,。据1922年统计,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八省共有农垦公司100家,资金达1245万元。

社会风俗的变化。剪辨,放足,废除跪拜(改鞠躬),婚姻习俗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