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楠楠:历史研究只关水平无关资格
2008年10月13日 19:31凤凰历史专稿 】 【打印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一个人有没有研究历史的资格,可以说本身就是个很"草根"的话题。历史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是高高在上、不许常人问津的"阳春白雪"。不懂历史就不能明鉴未来,这本身就是中华几千年文明所始终坚信的观念,无论古代科举也好,现代的基础教育也好,都把历史作为年轻人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来看待。那么,在普通人超越了学校所学的知识,对历史发生更多的兴趣、去阅读、去研究、并且有了一定史学基础的时候,他到底有没有资格以"业余"的身份去同专业学者们讨论历史,又有没有资格去公开质疑学者的观点呢?近日这好象成为了网络上热门的话题,这种争论使我有种冲动也想加入其中,稍微说说自己的想法。

其实在真正的学术圈子里,这从来都不是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所接触的学者们,并没有人反对过业余者研究历史。以我的导师为例,他学问扎实、文章严谨,不喜欢那些哗众取宠的造作东西,但我这个不肖的学生却经常把一些网上"业余"者写的文章、甚至是小说中的观点拿去和他讨论,每当这时,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说得有道理",或是"要这样说的话,就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才行"。在我印象中,导师似乎从未因这些东西的"业余"来源而置以过不屑的语气。

确实,有许多非历史专业的年轻人都喜欢谈历史,而真正懂史的人在其中又为数不多,那些没什么历史基础的爱好者们随想随说的"印象派"观点时常让我们大皱眉头、哭笑不得,但这并不等于说专业者有资格轻视所有的圈外人。

"专业历史学者"这种东西原本并不存在,在我们熟知的大唐盛世里勃兴的是私人撰史的潮流,只要你有知识和才能,人人都可编史,人人都是史家,24正史里有多少是私撰的就不用我说了,其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及在史学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的"三通"等优秀史书,统统都是"历史爱好者"们私人编撰的,直到近代、尤其是建国以来,随着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才出现这种叫做专业学者的人,以研究历史为职业。

从后往前看,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轻视贬低那些出身"业余"的老祖宗?更何况据我所知,当今一些业余爱好者的文献功夫也确实不简单,一部《长编》读过n编,两《唐书》、《宋史》、《辽史》、《金史》、《明史》的人物个个熟悉,遇到问题不是去找普及读物,而是翻《明实录》、查《辽代石刻文编》,水平甚至比许多历史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包括我)都要高,他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专业学者也不得不青眼相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对这样的一群人,凭什么就轻蔑地用"不加评论"和"没见过这个人"一句话来抹杀掉呢?

史学这行最重证据,无论你提出什么观点、坚持什么主张,有了充足确凿的证据便走遍天下,而空口无凭则寸步难行。按理来说,业余爱好者只要能够举出足够自圆其说的文献或考古证据,那么他的观点就在相当程度上立得住脚,不仅为大众、而且更应该为圈内人士所重视,这就是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什么呢?有的学者因为对方不是专业者--就仅仅因为不是专业者,而对其嗤之以鼻,相反他自己所说的东西却无凭无据、破绽百出,甚至完全和史书文献相悖。尽管这样的学者是少数,而且我相信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受环境影响,比如媒体的包围使他不愿做有失身份的事等等,但我不得不说,这并非好的榜样,实在是令人遗憾。

说到这里,我还要提一下大家都没注意到的幕后角色——媒体。有件事是历史圈内的人都知道、但圈外的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讲坛"这节目在圈内名声很差。为什么呢?因为大凡是去讲坛上讲课的人,实际上往往都是被某媒体操纵的木偶——除了有的人我们知道确实是在讲自己的观点,而且对其多加渲染——其他大多数学者说的都不是自己想说的东西,而是该媒体授意他说什么、怎样说,专找吸引眼球的东西来提高收视率。现在大家明白现实中钻研学问的学者到了讲坛上,为什么总出错误的原因了吧,不是自己擅长和最了解的领域,怎能不绊到脚?也正因如此,圈内人一听说谁去了讲坛,往往就有种"他是不是改行不再做学问了"的感觉,也许对当事人来说很委屈,但没有办法。仔细想想,历史人也是人,总不能永远抱着书本过穷日子吧?但若去上了这种节目,又会被大家看得怪怪的,很悲哀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咬牙上了讲坛,就意味着自己做的已经不是真正的学术、而是走入媒体和娱乐范畴了,那么再去鄙视业余者研究历史的资格,就更不合适了。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这些是我自己心里的东西,随便絮叨而已,只代表我个人,跟其他人无关。我太年轻不懂事,说话可能太冲了些,如果惹谁生气了,也请多包涵,千万别较真。无论业余研究历史的朋友还是专业历史人,都不要鄙视我。尤其是对有威望有成就的学者们,我从来都是很仰视的。

最后提一句——不论如何,我一向都是反对暴力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纪楠楠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一热点图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