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炸”是谎言 外电普遍认为北约“误炸”不可信
2009年05月07日 16:28中国青年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5月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三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损坏。第一枚导弹掀掉使馆的外建筑;第二枚导弹从五楼直接贯穿到地下室;第三枚导弹则专门炸从使馆救出来的人员。北约的血腥暴行发生后,北约官员和发言人等都狡辩说,北约导弹“误击”目标,并偶然袭击了中国使馆,“误击”是难免的,“对此表示遗憾”。对于美国和北约领导人这种冷漠的表态,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北约的第一轮狡辩

北约官员声称,“并非有意对准中国大使馆”,它轰炸的目标是离中国使馆“500英尺”的南联盟一家电视台。由于中国使馆离其所攻击的目标“太近”而“用精确制导的武器”“误击”了中国使馆。根据这一说法,北约袭击中国使馆,杀害中国使馆人员是因为它“距离北约打击目标太近”。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导弹专家驳斥“误炸”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导弹专家指出,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袭击中国使馆的导弹是巡航导弹还是空对地导弹,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北约袭击中国使馆的导弹是精确制导的武器。这种导弹命中精度极高,圆概率偏差是以米级计算的。发射前需要将预先计算出的飞行轨迹以及军事卫星拍摄到的目标的地貌特征储存到导弹内部的制导计算机中,然后按规划好的航迹飞向预定攻击目标。或者在接近目标时,导弹本身携带的摄像机通过天线把目标特征传给后方或飞行员,由他们进一步修订坐标,确保导弹非常准确地命中目标。

统计师用概率论回击“误炸”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程子林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附近是一片开阔地,没有北约轰炸的目标。根据概率论计算,一枚导弹“误炸”中国使馆的概率要小于一万分之一,三枚导弹“误炸”的概率要远远小于一万亿分之一。如果每秒发一万枚导弹,三千万年才可能发生一次“误炸”。“误炸”一说是反科学的。程统计师最后强调,“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颠倒黑白的伎俩无法欺瞒科学真理的铁律!”

中国科学院的一位资深地理专家说,根据他多年的地理研究经验,卫星“三点定位”系统极其精确。三颗导弹从不同的角度绝对可以锁定任何一个目标。从纯理论上,“误击”发生的可能性极小,而实际当中,可能性就更小。

北约的第二轮狡辩

在所谓的“误炸”不能自圆其说之后,北约承认不是飞行员出错,也不是执行任务的飞机出故障,而是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有误而导致“误炸”。

卫星专家驳斥:“情报”失误,荒唐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卫星专家指出,美国空间技术世界领先。其军事卫星的数量、类型、技术性能等在全世界均首屈一指。美国不仅有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还有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及气象卫星。

据统计,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共有12个卫星系统为战争服务。各种军事卫星至少有30多个。美国有世界最先进、品类最齐全的军事侦察卫星,包括普查型和详查型;返回型和传输型。这些不同功能的侦察卫星视角覆盖全球,对其战略、战术目标实施全天候、全天时的实时侦察,其中,雷达成像卫星和可见光成像照相侦察卫星的分辨率约为0.1-0.3米。也就是说,其清晰度可分清坦克、吉普车、导弹运输车之类的目标,甚至可发现帐篷、人员的数量及车牌大的目标。

美国先进的雷达成像卫星装有合成孔径雷达,向地面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地面返射的微弱信号,可透过云雾、暗夜、树林探测固定目标和机动目标。先进的数字图像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不用胶卷,而用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实时拍摄场景,经数字化处理,传回指挥中心,输入计算机,以备轰炸时随时随地调用。美国有如此先进的侦察卫星,对全球的战略、战术目标的掌握不仅准确,而且实时,可时刻同步发现目标变化。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计平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