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最近网上有篇论林则徐并非民族英雄的文章,记得你也写过林则徐,您如何评价该文呢?
宋石男:
作者很用了些工夫研读鸦片战争史,一些意见是中肯的,比如英国国内也有反鸦片战争的呼声,我补充一条材料:1840年,外交大臣巴麦尊击败了反对党议员格拉斯顿的道德谴责,后者反对鸦片战争的提案在下议院以262对271票落败。这说明英国当时主战主和的两派力量相差并不悬殊。
再如作者讲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与初期的鲁莽之处.我还可以补充一条材料,来说明林则徐的被人欺骗之处。1839年九龙战役后,中国船上的司令官报告林则徐,中方大胜,击沉几艘英国船,并造成英军50多人的死伤。(事实上英军此役无任何人员或船只的损伤)。
但是,尽管我同意作者的部分意见,对其最终结论,也就是林则徐不是民族英雄,反而是民族罪人,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记者:
那您的看法是什么?
宋石男:
我一直坚持认为,要深恶痛绝一个人,就必须建立在对他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否则难免不公平。
我曾指出林则徐的一些不太量力的冲动之举,但如果我全面评价林则徐,我会指出另外一些事实:林则徐是第一个组织翻译西方报刊和图书的人,近代开眼看外国,他是先驱。林则徐临终表示中国最大的忧患来自俄国,这某种意义上暗示他晚年也反省与欧洲人打交道的失误。
然而,林则徐与同时代的筐箧之吏有本质的区别。他对西方文明有着最早的比较清醒的认识,并非一味排斥。比如,他相信西方医学。1939年,他曾向广州的教会医疗协会求助,寻找戒鸦片的科学方法。同年, 他患上疝气,拜访了一位叫彼德·帕克的传教士的诊所。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医师给林则徐安了疝带,缓解了他的痛苦。
此外,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是林则徐的老友,他的开眼看世界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对林则徐的继承和发展。
记者:
那您怎么看林则徐的不妥当处理导致鸦片战争这种说法?
宋石男:
这种说法很荒唐。首先,林则徐的强硬态度来自当时朝廷上下的通识,并非他个人要“博出位”。比如道光给他的一个手谕就说:“既有此番举动,若再示柔弱,则大不可。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其次,鸦片战争的出现是历史必然,任何个人行为都不是根本原因,我在后面会展开说说。
记者:
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就没有一点点失误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