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发出前后
2009年04月10日 18:45文史月刊 】 【打印已有评论0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和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台湾的蒋经国发出一封公开信——《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信是用电报发往台北的,并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信文是这样写的——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

近祺!

廖承志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的发表,引起海内外的极大震动。用个人的私谊,泅透、渲染民族感情,这个角度极为自然生动,既切合廖、蒋两人的实际,也完全触动了中华民族之深情。海岛当归祖国大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大义昭然明示天下。

这封公开信的撰写和发表是在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领导之下进行的。廖承志这封公开信,是中共对台工作的一个步骤,也是时任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按照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部署作出的一个对台工作大动作。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对台工作的九条建议,即“叶九条”。1981年10月9日,胡耀邦同志以中共中央负责人的身份邀请蒋经国等来大陆和故乡看一看。1982年7月,身为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邓颖超看到了蒋经国在台湾发表的一篇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文中思乡之情浓浓,邓颖超立即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写公开信。

<< 前一页12后一页 >>
1986年   蒋经国   信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