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初创时期的信仰问题
2009年07月05日 22:4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2、领导层对于两会冲突的态度

对于“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的摩擦,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批评道:“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的同志大多数没有把目前革命的任务搞清楚,没有认识到谁是朋友,谁是敌人。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都是革命的同志,各立门户,互相摩擦,把革命的精神实力在内部闹小宗派抵消了。”[34] 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听到情况的汇报后指示:“对孙文主义学会的反动分子固然要斗争,党不能采取打架的方式。……最要紧的是在群众中建立我们的威信。”[35]青年学生往往意气用事,用打架等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同学间观念不同的问题,造成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样的矛盾在国共合作两党关系微妙的背景下给两党的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逐步演化和上升为国共两党的冲突。

1925年8月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11月接任党代表,在信仰问题上汪精卫提出本校学生仍然还是“努力研究本党主义”,“所以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以及表同情于本党惑赞成本党政策而极力援助本党之一切出版物,除责成政治部随时购买外,本校学生皆可购阅。”除此之外其他的主义和思想是禁止宣传的,“假冒爱国之名而实行反革命之一切刊物,如《醒狮》之类,皆在禁阅之列。”[36]

汪精卫接任军校党代表到第二次东征前后,校长蒋介石的言论和行动极具迷惑性。在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已向周恩来提出要把军队和军校中的共产党员以及加入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名单交给他,遭到周恩来的婉言拒绝。后来蒋介石又进一步提出了为了保证黄埔军校的统一,共产党员或者退出共产党,或者退出黄埔军校和国民党,并假惺惺地表示后者是他不愿意的。[37]在已经流露出要排挤共产党之时,蒋介石言论上仍高唱“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朋友”,他在二次东征后完成的《黄埔军校第三期同学录·序》中,甚至公开发誓:“吾敢率国民党内共产与非共产诸同志,集合于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下,以实行吾总理革命主义而死也。吾愿死于青天白日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1925年12月底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企图在广州举行反共示威游行,蒋介石在汕头得知消息后,“漏夜严电阻止。”[38]

之后,蒋介石开始了一系列排挤共产党员的行动,以信仰不同为名,借以调停“跨党”党员为中心的左派和反共的右派之间的冲突为由进行组织上的清理。

第二次东征后,蒋介石在潮州行营召开第一军政治部职员、各级党代表会议时提出“校内准共产党员活动,凡有一切活动均得公开”,国民党“加入共产党者须向特别党部声明”。[39]翌年3月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逼走了党代表汪精卫,4月3日提出“整军肃党,准期北伐”的建议案,在“军制意见”[40]中,要求第一军跨党党员退出军官和党代表的职位。其理由是国民党的理论是三民主义,所以“共产主义及无政府主义分子”不适于担任国民党干部。由于第一军左右派的对立有时引起暴力事件,因此共产党最终也接受了这个消除对立的提案,退职工作在和平中进行。4月20日蒋介石在设宴招待退出第一军的共产党员发表演说,强调了一个党里只有一个主义才好,国民党的领袖只有总理(孙文)一个人。[41]想以此来解释共产主义者排除出国民党的正当性。

1926年4月7日蒋介石发布解散军校内诸团体的命令,此后不得再有各种组织发生。[42]同年16、21日“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分别解散。随后,经过若干准备,以校长蒋介石为会长,军校全体学员为成员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于6月27日成立,此后“尤其不准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43]

三、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占据了宣传上的优势

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宣传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共产党人基本控制了军校的政治部,在宣传导向上掌握了主动权。在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之时正值黄埔军校第四期期间,共产党员在军校不再是“跨党”的双重身份,但无论是学生的数量和教官的力量,在历期军校中中共的力量是最强的。这既有中共有意加强军校的力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共产党员在政治和宣传工作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包括校长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人的认可。

黄埔军校的宣传工作主要由政治部负责。从1924年11月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始直至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政治部的正、副主任中中共或亲共的即占了6人,他们是周恩来、包惠僧、鲁易、汪精卫、邵力子、熊雄。[44]此外,恽代英、聂荣臻、肖楚女、张秋人等一批共产党人先后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他们直接参与黄埔军校的政治和宣传工作,大力推动军校政治宣传工作的开展。同时他们在学生中进行政治教育,也掌握了与政治教育相应的宣传报刊,甚至有些还直接参与了军校报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这就为共产党在军校宣传有利于自身的主张提供了条件。例如,作为黄埔军校的机关报和军校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黄埔日刊》[45]在军校和群众中的影响很大。该报的编辑工作由军校政治部负责,共产党员安体诚、宋云彬、尹伯修和李逸民组成编辑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熊雄对文章进行最后把关。编辑李逸民回忆道,校内新闻的刊登就比较麻烦,“例如蒋介石的讲话不登不行,全登也不行,因为他的许多言论有问题,需要经过整理和编写,稍有疏忽,就会出岔子。”[46]

附:(1924-1926)年黄埔军校出版报刊一览表

序号

报刊名称

类别

出版单位

创刊时间

刊期

说明

1

士兵之友壁报

报纸

黄埔军校政治部

1924年冬

2

军人日报

报纸

黄埔同学会

1925年

日报

3

青年军人

期刊

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区党部

1925年2月1日

半月刊

4

中国军人

期刊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5年2月20日

初为半月刊后改为不定期

5

苏俄红军八周年纪念特刊

专号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6年2月23日

专号

6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日刊

报纸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

1926年3月3日

日报

7

革命军

期刊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区党部主编

不定期

8

黄埔潮

期刊

黄埔同学会

1926年7月

初为半周刊,后为周刊

9

黄埔旬刊

期刊

黄埔同学会

1926年10月10日

旬刊

(资料来源:叶文益:《广东革命报刊史》(1919—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黎淑莹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