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初创时期的信仰问题
2009年07月05日 22:4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除了掌握宣传报刊之外,共产党人还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共产党不仅数量发展很快,而且素质优秀。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学生的威信很高,凡是优秀学生,差不多都加入了共产党”。[47]这不能说是偏袒的说法。所谓的优秀性是指他们在实际工作、团结能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尤其在理论宣传方面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正因为如此,蒋介石也说:“本党所有的宣传机关和言论机关,可以说是统统都属于诸CP同志。”[48]1926年3月“中山舰事变”之后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此时正值黄埔第四期招生,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多派人报考军校,以免军校被国民党右派占据。因此,第四期学生共产党员达270多人,是创校以来共产党员人数最多的时期。[49]与此同时进入黄埔第四期政治部工作的教官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共产党员,如熊雄、恽代英等,他们是党内一流的理论家,在宣传和政治工作中具有卓越的才能。在教官中,中共的力量比第一、二、三期强,国民党认为“此时政治部成了共产党活动的中心,比较军校第一、二、三期与四期以后的政治工作真是不能同日而语。”[50]蒋介石在国共两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他在人员的任用尤其是政治人才的任命上还是十分重视共产党人,正如杨奎松先生所说的:“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是要确保自己的和国民党的政治生命与前途,而不是想要和共产党分手,一直在做军校校长并且带兵打仗的蒋,比较两年前和两年来的经历,比较国共两党军官、教员和学生的工作精神和工作能力,他的感受同孙中山、戴季陶一样,深知共产党青年‘最能奋斗’。” [51]

结 语

黄埔军校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如何看待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引发了青年学生信仰上的模糊。但是,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凝聚青年学生精神力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历史任务面前,黄埔学子抛弃思想信念上的不同,精诚团结,取得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同时,信仰的不同也是国共两党冲突的渊源,它在军校内部的显现是一个逐步公开化表面化的过程。

共产党人尽管占据了军校中宣传的优势,但它并没有取得军校实际的领导权,军事力量也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壮大。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总结这段经验教训时,认为当时的共产党忽视了军事力量的发展,因此宣传的优势就丧失了有力的支持成为无本之木。毛泽东由此得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指引共产党在此后的革命征程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黎淑莹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