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一个巨大的矛盾 励精图治与丧权辱国集于一身
2009年10月24日 20:43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再看林则徐。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了《四周志》。使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世界是这么大,这么多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这个当时站在我们民族最前沿的人,他是怎样看世界的呢?道光二十年八月初四,鸦片战争马上就要打起来,英国人已经出兵了。

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一个奏折,他认为没问题,英国人来了,我们能打胜他。奏折写道:“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竞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这就是林则徐当时的看法,我们今天会认为是个笑话,可这当时是我们民族最先进的人,站在第一线的力量,民族最清醒的力量,对世界的认知尚且如此!

现在很多人说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则徐给撤职了,用了一帮投降派。这是历史对一个人的成全,道光把林则徐撤职了,从历史上成全他了,林则徐保住了他的英名。这是中国历史最复杂最痛苦的一部分,我们往往不能直面,通常是找几个替罪羊,说我们近代本来不错,就是几个坏蛋把国家民族给出卖了,要不然断不至如此。于是,整个民族就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这种寻找替罪羊的观念,使得我们直到今天也没能深刻地认识这场历史的教训。

再看当时与林则徐齐名的一个民族英雄,裕谦,浙江巡抚。道光皇帝后来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浙江所有军务。在林则徐上奏一周多之后,他也给道光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说英国人犯了兵家大忌,他们肯定要失败,并且总结成八条,头头是道。

裕谦说该夷犯此八忌。其败可立而待,我们站在这儿等英国人失败。结果,裕谦兵败,投水自尽。这是我们最惨痛的一部分历史,裕谦这种抗击帝国主义不屈服的精神,当然是很可贵的,但我们为什么失败,一败再败?是我们没有人?我们不敢打?我们不敢牺牲?

我们一帮子人在前方英勇奋战,但最后全部失败了。裕谦当时守卫镇海,“誓与城市共存亡”,他觉得他肯定要胜,结果镇海被攻陷,裕谦投水。

整个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没有守住一个英国人攻击的地点!没有夺回一个被英国人占据的地点!我们很多人把所有的罪责推给了道光。道光皇帝。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第一人,因为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道光这个人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其实他是一个想励精图治的皇帝。道光上台,就觉得情况不妙,朝风颓败,民风颓败,道光力图重振朝纲。道光当时规定“宫中岁入不得超过二十万”,他节约开支,就是要支援前方的禁烟,要备战,要和英国人打一仗。今天我们说的“四菜一汤”,道光可能是起源之一,道光当时说“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

皇后过生日,道光皇帝用打卤面在宫中招待大臣和太监。他拼命地节约,甚至穿过带补丁的裤子,我们近代以来,穿带补丁的裤子的皇帝道光也是第一人。这是历史,当然历史的残酷性也就在这儿: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道光你励精图治,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你签的,那历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就是你。

南京条约签约后,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很难受。清史记载:“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他很难受,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仅为了一己之安,出卖国土。丧权辱国”,可道光皇帝并没有认识到败在哪里。他上台时,拼命想有所作为,结果最后败了,直到去世,一直郁郁寡欢。

咸丰皇帝最大的愿望就是要为父亲报一箭之仇,给父亲雪耻。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道光时代的主和派全部撤职,重新起用主战派。林则徐等人全部重新起用,但是后来林则徐由于身体不好。病死在赴任途中。咸丰上台以后也是学他父亲那套,励精图治。

希望重整朝纲。成丰还把一个大臣写的“防三渐”作为座右铭:第一“防土木之渐”,防止大兴土木;第二“防宴安之渐”,防止大吃大喝;第三“防壅蔽之渐”,防止上行不能下达,下行不能上达。他想做一个开明的皇帝,想要把问题搞清楚。想要报他父亲这个仇。结果,道光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咸丰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金一南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