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挽救国家命运 道光皇帝的节俭毫无意义
2009年10月24日 20:39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文摘自《知识窗》2002年12期 作者: 王贵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帝王勤俭节约的品质似乎可以使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然而,崇尚节俭的道光帝,非但没使他的大清王朝强盛起来,反而更加衰败不堪。

道光帝年轻时,虽然性情豪爽,举动漂亮,对银钱却十分精明。他不爱游玩,终日在宫里,和那班妃嫔们做些柴米油盐的琐屑事体。他把宫中的费用,细细地盘算一番,便下一道圣旨, 内廷用款,以后每年不得超过二十万银子。于是,妃嫔们只好终年不得添制新衣,大家都穿着破旧衣衫,连皇后宫里也铺着破旧的椅垫。道光帝常说做人总须节俭, 见了大臣们,总拿节俭劝勉一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满朝大臣都学皇帝的榜样, 个个穿着破旧袍褂上朝,从殿上望去,好似站着两排叫花子,那皇帝便是叫花子头。官员们既不敢穿新袍褂,一时间竟使京城里旧衣铺子里的破旧袍褂,都卖空了,而且卖了好价钱。起初还和新袍褂的价钱一样,有许多官宦人家,把崭新的袍褂,拿到旧衣铺子里,去换一套破旧的穿。后来旧袍褂越卖越少,价钱飞涨,竞比做两套新袍还贵。有几个官员, 无计可施,只得把新的打上几个补钉,在衣襟袖子上,故意弄上油泥,皇帝才龙颜大悦。

道光帝不但平时俭以律己俭以律臣,就是赏赐沙场有功之臣吃顿饭,他也“节俭”到家。大学士长龄,打平了回疆,把逆首张格尔槛送京师。道光帝亲御午门受俘后,便开庆功宴筵,他怕内膳房太耗费银钱,便传旨须格外节俭。当时请的客人除长龄外,还有十五个老臣。这些人挤了两桌,桌上摆着看得见的几样菜,大臣们却不敢举箸,只怕一动筷, 使要吃光,而吃光了是很不好看的。道光帝坐在上面,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们谈些前朝的武功,后来又谈到做诗,便即席联起句来,做成一首八十句的七言古诗,记当时君臣之乐,又叫人把君臣同乐画成一幅图,在席上谈论了足足两个时辰,菜不曾吃得,便散席了。

对道光帝节俭起推波助浪作用的,是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势钙。曹学士平时花一个钱,都要打算盘,他家中有一辆破旧的驴车,家里的厨子,又兼着赶车的差使。曹学士每天坐车,早朝出来,赶到菜市,便脱去袍褂,从车厢里拿出菜筐秤杆,亲自买菜。和菜贩子争多论少,常为了一个钱,两边破口大骂。

这时曹学士就拿出学士牌子来,要送菜贩子到步军衙门法办,菜贩子听说是大学士,吓得屁滚尿流,磕头求饶都来不及,菜价那敢不依他。曹学士占了一文钱的便宜,使洋洋得意而去。这样天性爱节俭的主儿,和道光帝正好算得一对儿,皇帝自然和他谈得十分投机,每天总要把这位曹学士召进宫去长谈。太监们还以为皇帝和大学士商量国家大事,谁知留心听时,每天谈的都是家庭琐事。

一天曹学士穿一破套裤进宫,两只膝盖上补着两个崭新的掌,皇帝见了,便问补这两个掌要花多少钱,曹学士奏称须三钱银子。皇帝听了十分诧异,说朕照样打了两个掌,怎么内务府要报销五两银子呢,说着揭起龙袍给曹学士看,曹学士没得说了,忙推说皇上打的掌,比臣的考究,所以价格贵。道光帝叹了一口气,从此逼着宫里的皇后妃嫔,都学着做针线,皇帝身上衣服有破绽的地方,都交给后妃们修补,内务府连一个钱也不得沾光,弄得那堂司各官穷极了。

曹学士闲时常在前门外的大街上,到各处酒馆饭庄里打听价钱,并非自己想吃,而是去报告皇帝。那皇帝听了便宜的菜,便吩咐内膳房做去。说来可怜,道光帝只因宫中菜蔬很贵,就竭力节省,而每餐御膳,照例总要花到八百两银子。后来只吃素菜,不吃荤菜, 总要花到六七十两银子,就是吃一个鸡蛋,也要花五两银子。

有一天皇帝和曹学士谈起吃鸡蛋,曹学士奏称,他每天清早起来,总要吃四个汆水鸡蛋。皇帝听了吓一跳,说道:“每个鸡蛋要五两银子,你每天吃四个鸡蛋,岂不是每天要花二十两银子吗?”曹学士忙回奏道:“臣吃的鸡蛋,都是臣家中母鸡下的。”皇帝听了笑道:“有这样便宜事,养几个母鸡,就可以吃不花钱的鸡蛋。”当下便吩咐内务府去买母鸡,在宫中养起鸡来。但是内务府报销的每一只鸡,也要花到二十四两银子。

对道光帝的节俭举动,大臣们极力逢迎,内中第一个刁滑的便是穆彰阿,他每次上朝,总穿着破旧的袍褂,皇帝见了,便称赞他有大臣风度。他却在外面做出许多贪赃枉法、究奢极欲的事体,尤其是利用道光帝的这一癖好,从中贪污受贿。那一年是皇太后的万寿日子,道光帝怕多花钱,便下旨说:“天子以天下养,只须国泰民安,便足以尽颐养之道,皇太后节俭垂教,若于万寿大典过事铺张,反非所以顺慈圣之意。

万寿之期,只须大小臣子,入宫行礼,便足以表孝敬之心,勿得过事奢靡,有违祖宗黜奢崇俭之遗训。钦 此。”圣旨一下,大臣们都明白了皇上省钱的意思,便由穆相国领头,和皇上说明,不须花内帑一文,所有万寿节一切铺张,都由臣民孝敬。

皇帝自然高兴,下谕立一个皇太后万寿大典筹备处,委穆相国做了处长。那穆相国背地里,反借着承办万寿的名儿,到各省大小衙门勒索孝敬。小官员拼拼凑凑,从一百两报效起,总督部臣直报效到三五十万为止。 这场万寿,穆相国足足得了一千万两银子的好处。

近人蔡东藩评价道光帝,“徒齐其末,未揣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诚然,作为一国之君的道光帝,节俭到斤斤计较甚至荒唐可笑的地步,不仅不能强国富兵,反而培养了一批虚伪逢迎的大臣,外国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 与道光帝的这一节俭癖不能说没有关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贵成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