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北大荒知青纪事(2)
2009年03月28日 15:2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050719凤凰大视野北大荒青春纪事——北京知青回家探亲面目全非吓坏父母

解说:北大荒的冬天很长,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寒冷中度过,在艰苦的劳动和恶劣的环境中,知青们慢慢地学会了挑水劈柴,也体味着北大荒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朱继红(北京知青):白糖一个月一个人半斤,他们都自己舍不得吃,因为我们经常去串门。每个人都有一两家比较好的老乡,走一走,他们都自己舍不得,一口都舍不得吃,都是留着我们去的时候,统统拿出来,吃的水也是放了白糖的。吃的馒头也是给我们加了白糖的,那么有限的半斤白糖。我们去,什么都往里放白糖。

刘斌(北京知青):我们的那个办公桌上,放了一个钢种锅,包的馄饨,上面卧着两个鸡蛋。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哪个学生的家长给我包的馄饨,真的现在这份情我永远割不掉。

知青:她就哭,穿不上棉袄。

才桂芝(哈尔滨知青):我冬天,都十二月份了,我还没有棉袄。

知青:她没有棉袄、棉裤,我们大家帮着做的,一针一线的,

才桂芝:我那个棉袄吧,棉袄面是机塑美棉袄面,蓝色的带着小白点。完了呢,叫郭大娘帮着铰的,我哭得简直受不了。

知青:连队当时也出黑板报。

才桂芝:因为我们都是一般大的,他们把他们的罩衣拿出来,给我缝了衣服,絮上棉花,给我做了棉袄,做了棉裤。

陈晓楠:其实知青对当年那段生活的回忆,是颇有点五味杂陈的,有时候他们就特别痛心疾首回忆起说当年干活的时候,有多么多么的艰苦,有的时候,他们也会说到那种生活实在是太过单调。不过可能也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刻,他们会突然无比感慨,也是无比激动的回忆起当年印象给他们最为深刻的,那种无与伦比的美景。可能是这一片白桦林,也有可能是野地上一片金灿灿的黄花。

那个时候他们干活人晒黑了,人也长得壮了,手上的老茧也起来了。可能家人都不认识他们了,但年轻的细胞依然在他们身体里跳跃着、躁动着,就在这一片带有点忧伤气质,又有点浪漫气质的白桦林里,他们在一步一步地走过青春,渐渐成长。

老师:同学们,这是知青。以前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为我们北大荒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呢,他们怀着对故乡的热爱,有到我们学校,来看看我们在坐的同学们,我们用掌声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知青:谢谢。

陈晓楠:你们有多少人听说过“知青”这个词?

老师:很多。

陈晓楠:都了解他们什么呀?

学生:他们在开垦我们北大荒,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晓楠:你知道他们来的时候多大吗?

学生:这个我不太了解。

陈晓楠:多少?

学生:十六。

陈晓楠:你们今年多大呀?

学生:十七。

陈晓楠:想象的出来,他们那会儿来的时候什么样吗?

老师:看过电影。

杨松筠(北京知青):我来的时候就像那个女孩那么瘦,一、二、三,第四位。对,我就这样。就这样,这么瘦。你多少斤?

学生2:我一百零二。

杨松筠:她比我胖十斤,我才九十二斤。

陈晓楠:来了以后就扛麻袋。

杨松筠:来了以后北大荒把我养得可胖,我给你看照片,我就变成那样,那是第一年来,就那么胖,一下就一百二十斤了。

知青:我第一次刚回到家,我妈妈都不认识我了,我敲门是半夜两点到的家,敲门我们家人睡的迷迷瞪瞪的把门打开了。我妈眯着眼睛问我,你找谁?哟,我说我妈怎么能不认识我了呢?我自己不知道自己变什么德性了。后来我妈就是看着眯着眼睛半天,最后我爸也好奇,怎么半夜里有人敲门呢?等到完全面貌皆非的时候,她认不出来我,接着就哭出来了。

解说:有泪水、有欢笑、有萌动、有禁忌,在哭哭笑笑的生活中,知青们渐渐成长,渐渐远离了家乡、城市,成了北大荒人。在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中,他们和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当地的质朴乡亲,和迎来了他们的这片黑土地,融为了一体。

崔平保(北京知青):江边的农场,军垦农场,有一个土腔。那时候我们老爱唱这个歌,它那个旋律还是新疆旋律。我爱这兴安岭,我爱这松花江,我爱这岭上的红松,我爱这江边的军垦农场。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