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北大荒知青纪事(1)
2009年03月28日 15:1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050718凤凰大视野北大荒青春纪事——北京青年请愿开垦北大荒胡耀邦亲自送行

解说:北大荒,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上曾经纵横千里的荒原。暴虐的西伯利亚寒流,长久地在这里盘旋,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是冬天,极度最低温度甚至达到摄氏零下四十度。但这片荒原却有着世界上最稀有也是最肥沃的被人称作“土中之王”的黑土地。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却有五十多万中国青年,进驻到这片荒蛮之地。在十多年的历史片段中,他们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留下了五十万个青春岁月,也留下了五十万个难以忘却的回忆。

陈晓楠: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一个中年人,都有一份奇特的集体履历和雷同档案,和共和国同龄的那一代人,只要说出自己的年龄,就会立刻汇入到成千上万的经历当中。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群体,整整十几年内出生的中国人,不管他的出生地在这个庞大国家的或南或北的任何一座城市,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身份“知青”。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特殊年代做出的特殊决定,是如此之巨大。它从生存的角度,改变了无数的人和事的细节,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如今从第一支队伍列队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快将近四十年了,而这个曾在中国大地上响亮了十几年的名字,也正在历史舞台上渐渐隐去。但是我知道,对每一个曾经被那一场大潮席卷,曾经被唤做知青的人来说,这一切是那样的难以忘却。因为,那是来自青春的记忆。

解说:二零零五年六月,凤凰卫视摄影队奔赴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地,当年知青们,正是从这几地向北大荒云集。四十年后,北大荒成为他们的魂牵梦绕之地。

知青:回家了,到家了。

解说:一九五四年二月,前苏联号召青年到边疆地区开荒,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建起了共青团城,此举既解决粮食短缺,又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很快,这种做法,被当时上上下下学习苏联老大哥的中国所借鉴。一九五五年,新民主主义团中央发起了开发北大荒的倡议。同年八月,北京市郊区五名青年要求发起组织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申请书的落款为杨华、李秉衡、庞漱英、李连成、张生。

杨华(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我们到北大荒去为解决粮食,有一条困难克服一条,有两条克服两条,有一千条克服一千条,有一万条我们克服一万条。

解说: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北京举行盛大集会为六十名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送行。胡耀邦在会上讲话:“今年你们走了,明年、后年还有更多的青年到你们那里去”。下午,垦荒队离开北京,前往黑龙江省萝北县。

杨华:就专门给我们一个车厢,我就把车门堵住了。我站在那个车门上,我说谁也不让,这是我的队员。我说你们现在谁要是不愿意去,要是害怕,要是有疑问,我说现在你们别上车。结果呢,我这些队员一下就把我涌开,呼呼地全都上了车。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