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宽容
就没有和谐

267

2010.06.11

■  查看往期

 
 

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现在咱们的一群年轻人还没犯错,不过就是犯了点傻,就有一帮人喊打喊杀的,大有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之叹。我在这里想说一句:何必呢?何苦呢?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犯傻过?对处于青春期的年青人宽容点又如何呢?难道我们就不能在他们穿着西服,拎着公事包,对上司与客户点头哈腰之前给他们一些犯傻、犯浑甚至犯错的空间与时间吗?
“69圣战”解读系列之一 | “69圣战”事件专题 | 网友评论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历史首页

我们之所以觉得不爽 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个性”

从一开始接受教育起,我们就被赋予了某种被统制、被规范、被启蒙、被教育的对象……

我们一直接受“求同”式教育

我们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走的都是奴化式教育。什么是奴化式教育?这里所说的奴化式教育当然不是教人去做真正的奴隶,而是教人去做知识的奴隶,做权威的奴隶,做制度的奴隶,在书本、教材和权威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奴化式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教人“求同”,用一种“同一”的范式与思维去框定每一个人……

 

 我们已经习惯了“二元意识” “非此即彼”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由此折射出非此即彼的二元意识,二元话语和二元行动。不是左,就是右;不是支持,就是反对……有些人习惯了二元意识,习惯了用二元话语判断对方,甚至把它当做打击对方的有力武器。比如,有识之士质疑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被认为是反对改革。仿佛谁要为改革提问题,谁就是否定改革一样。却忘记了质疑也是改革,而且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改革。

 

其实“他们”代表了现代化的本体特征:多元化 差异化

既然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那么现代化的本体特征是什么?那就是多元化、差异化,而不是一元化和趋同化,现代化程度越高,多元化、差异化趋势就越明显,而作为主体的人则是要在多元化、差异化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现代化的一分子、一角色。因此,只有充分承认和充分发挥了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个主体性、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才有可能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教育缺什么?

缺少“小理想”

我们缺的是小理想,从来不缺大理想。学生们在老师的暗示与规定下,只能有高尚的大理想,不能有渺小的小理想。结果导致孩子们高的达不到,低的也不做。教师本是一门职业,爱岗敬业即可,如今却是以牺牲自己家庭利益和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我不赞同教师作为牺牲品被抬上道德的祭坛。[详细]

缺少对“人”的尊重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对人的尊重,在官本位的文化下,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中国教育缺少的是对人的形而上的关怀,学生是工具性的,教师也是工具性的。 [详细]

我们看不惯,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够宽容

宽容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境界。没有宽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难以造就伟大的人格;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一个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必是宽容的。

中山大学教授:包容会让社会更和谐

包容所蕴含的“海纳百川”的气度,显示出包容旨在打破局限、相互接纳的人类宽广胸怀。这一精神,不仅在其大度容纳的含义中得以阐释,而且体现出包容是一种既可微至个人、也可推至社会、遍及国家、普世认同的美德。日常生活的习性具有巨大差异,求同存异就应当成为个体间接受与共存、包容与和谐的正确选择。

 

 请宽容对待青春萌动期的年轻人

年轻人总要经历青春的“萌动期”和“叛逆期”,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为矛盾,所以迷茫;为了生存,必须选择、调整和改变,相信每一代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假如不经历这一阵痛,便决不会迎来持久、充满生机的未来。作为长辈,一方面应为我们年轻人把持好大原则、大方向,另一方面也应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无端的漫骂和训斥将适得其反。

 

其实宽容少数,就是善待自己

但凡聪慧的人都是会宽容别人的,因为宽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我们宽容别人了,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由此看来,我们宽容别人,其实是在宽容自己。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其实为少数说话,就是为我们自己说话。我们每个人不一定在每件事情上都是多数,不宽容少数人,当我们是少数时,谁来为我们维护权利?

 

妥协是一种艺术

现代社会需要“妥协”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还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

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相互之间联系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能够缓解紧张气氛,避免无端消耗,而错误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则可能导致矛盾升级,关系恶化。成功地运用妥协的手段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佳径。

妥协是一种处世哲学

与积极介入、强势主导相比,妥协是一种处世哲学,超然于局外,脱俗与世风,它讲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它放弃的是部分物质上的享受,收获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与畏强惧霸、步步退缩相较,妥协展现的是一种柔性的坚持,追求的是一种坚韧。

我们为什么需要宽容?

宽容是指放弃对别人指责的权利。奴隶对奴隶主就谈不上讲宽容,因为他根本没有指责主人的权利。

茅于轼:为什么要讲宽容?

恢复正义的要求完全正当,但万事有其限度,即使追求正义也得有限度。所以抱着宽容心态是必须的。追究过去是为了将来,否则是没有意义的,往者不可悔,来者犹可追。我们对文化革命采取了宽容态度,才有今日的繁荣。如果无穷无尽地追究过去,彼此纠缠,我们今天可能还没有从过去的斗争中缓过劲来,还有什么建设可谈。

 

 缺乏宽容精神容易重蹈文革覆辙

主张专政的人不讲宽容还情有可原,为什么追求民主的人也缺乏宽容呢?民主最最需要的正好就是宽容。可以说,没有了宽容就没有民主。这二者几乎是等价的。我们向往民主的朋友们,如果不明白这一点,用绝对和严厉的态度追求民主,如果果真他们的“事业有成”,中国就要吃大亏了。再一次大规模冤枉好人的类似于反右派的运动完全有可能发生。好的出发点也能干出坏事来。

 

前车之鉴:二战前日本社会就没有宽容

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控制只是拉开了对知识分子统制的序幕。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对知识分子的控制愈加严酷,从控制思想自由发展到控制人身自由,并进行人身迫害。早在1932年根据《精神总动员实施纲要》规定,日本军部逮捕了一些持积极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如自由主义者矢野弹贵司山治被捕入狱。而这仅仅是序曲,大规模的拘捕是从末次信正开始。1937年12月15日,内务大臣末次信正组织了一次大拘捕,一批著名的左翼著述家、出版界和文化界的巨人,都被投入到狱中。在这些被捕人士中有评论家山川均和荒烟寒村、九州帝国大学教授向坂逸郎、著作家中村伊之助、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加藤勘十等,他们都被剥夺了人身自由。

 

调查

调查

1.你以何种心态看待网上的年轻人参加“69圣战”
可以理解年轻人犯点傻
胡闹得太过分了
担忧这种网络势力成为未来社会不稳定因素
集体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
我是打酱油的,我对这事没兴趣
2.“69圣战”中的两派(哈韩一族和爱国青年团),你更支持哪一方?
哈韩一族
爱国青年团
都不支持
都支持
3.69圣战系列解读专题之一和之二,你觉得那个更好
之一
之二
不分伯仲
都不好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个专题讲的不是什么“圣战”,而是宽容。目的也不是为了教育“他们”,而是要警醒“我们”……

   
 

凤凰网历史频道 | 编辑:蔡信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