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很好,韩寒很二
2010年01月25日 17:26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韩寒的博文大部分很牛X,小部分很装X,偶尔很傻X;今天这篇《看孔子》就很傻X。

文章开头就大错特错:“在中国的古代,产生了一堆的子,虽然他们今天曰的和昨天曰的甚至还会自相矛盾,他们的意义不在于他们说的足够好,而在于他们说的足够多,各个时空的政客们各取所需,或推崇或批判。孔子就是里面最富有代表意义的一位。”

这段话相当二,可能是因为韩寒对哲学与社会的联系不大了解。事实上,哲学是社会的基石,正如没有泰勒斯就不会有爱奥尼亚学派,没有爱奥尼亚学派就没有“原子说”,没有“原子说”或许就没有现代科学一样。(不知道具体事实,请见凤凰网历史频道专题: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链接: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kongzi/

如果说韩寒只是就电影谈电影,那也要顾及一下事实:看不懂不是错,但是也没必要恶评。破坏总比建设容易,要骂谁不会啊?硬要把两千多年前的事拿到现代语境里一分析,自然显得这电影到处都是毛病。如果你是在电影院吃爆米花,可能不大好理解电影里孔子一行在断粮七天时要花十分钟让一碗马肉汤;如果你从小接受耳提面命的教育,自然也不容易接受孔子与弟子间的师生情谊,老一辈工人们都知道师徒之间可比父子,这确实和现在而今眼目下的工作团队大有不同。

人与人的认知水平本来就有差距,你理解不了的东西,不见得就都是硬伤吧。如果真要看老少咸宜的,可以去试一下新上线的《柯南剧场版》。

话说回来,我们这辈人只要上过学,那就不可避免地忍受了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灌输教育。于是对涉嫌要教育我们的东西,大家都是相当的敏感,一旦遭遇就自动产生抗体,真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逆反心理人皆有之,不足为怪。

问题是,不是当局说好的,那就一定会差(这也是一些时尚先生们的通病)。难道孔子教你见义勇为,教你孝敬父母也有问题?“孔子厄于陈蔡”、“子路结缨而死”这些情节虽然不能让观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重大改变,难道就不能稍稍触及到人心里那一点柔软的地方?

就算孔子曾经是个文化偶像,韩寒要反对他,总不能搬来个现成的美国偶像换上就行了吧?要知道老美的American Idol那可是每年一届,难不成我们也得每年换一个?其实真正靠谱的是没有偶像,这样就不用老拿别人的价值观来强X自己。

况且孔子之所以会成为偶像,也不是他自己想成为偶像。试想一下,这事儿哪是孔子一个人想想,孔子团队运作一下就做得到的?这是国人心中的“要有个皇帝,要有个偶像”的念头在作祟,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样,“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上个世纪国人就把孔子“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了,按说偶像崇拜就应该“永世不得翻身”?可惜,马上就有更大的偶像竖起来了。所以说,真正犯贱的不是孔子,是“要有个偶像”的龌龊念头。(这段历史,上述专题也有涉及。详见系列之二、四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既然韩寒不觉得这类古代题材有拍成电影的必要,那还乖乖掏出几十大元去买张门票做什么?进场后你当即后悔却也不退场,非得忍受上百分钟的精神折磨看这部有关部门支持的电影,最后再费神费力写篇博文痛骂一番,这又是为什么?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牺牲精神?目的果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到底,韩寒你骂错人了,想骂谁可以指名道姓地骂,指桑骂槐地找个死人来骂却是不大厚道。孔子实在是冤枉,看到这一点的发哥也是忍不住,不得不在《孔子》电影里问了一句:“我究竟错在哪里?”

由此可见接受高等教育对一个人还是很重要的,没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人难免会偏激一点,会成为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永远的青年”。这大概也就是胡适之所以是胡适,鲁迅之所以是鲁迅的原因了。(作者:凤凰网文化中心评论组)

韩寒   孔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文化中心评论组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