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的思路与作为与出身高低直接相关
2010年01月13日 09:20中新网-华文报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想探讨一下历朝开国帝王的思路与作为,探讨他们这些思路与作为的来历,先从他们各自的出身出发。

头一个想起李世民,唐朝的唐太宗。在历史上,他是个公认的英明君主。他的出身如何?

说到出身,历来的开国君主,不外有二。一是出身于平民,一是出身于上层。

李世民出身于上层,而且不是普通的上层,他的祖上七八代,都是高官,甚至有王、有公。

晋末非常混乱,地方势力起来割据一方。有个李暠,“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这是李世民父亲的七世祖。其后几代,有个李虎。

南北朝的西魏时,李虎等八人协助周伐魏有功,号称八柱国。后来封唐国公。唐国公的儿子李,生子李渊,就是李世民的父亲。

追溯起来,李世民一家族,七八代都是在最高层。或是高官,柱国、国公、甚至为王。李渊后来建立唐朝,这个“唐”字,原来与他家族早有关系,他的祖父是唐国公。

在这样的高层生活,自然产生一种高层的视野,而且是积累许多代的视野。

高层的视野是不是就都是富贵、享乐、过现成的安逸日子?在李氏这一家不是,因为他们经历的是大乱世。

这段大乱世从晋朝末年开始,当时有所谓十六国,上面说到的西凉李暠就是十六国之一(公元四○五年建)。这些地方割据,称王的日子都很短(西凉传到李恂,四二一年,只有十六年)。又经历了南北朝,南与北都是非常短暂的地方割据。以北朝来说,北魏、北凉、东魏、北齐、西魏,到北周,六次政权转换,一共也只有一百六十八年(四二○—五八九)。隋朝取代了周。隋朝似乎兴盛一时,但也只有三十七年(五八一—六一八)就灭亡。

单单看这有限年份中那么多的王朝变化,就可以想知那时世道的混乱。

李渊在隋朝是举足轻重的高官。起初是州、郡的太守。隋炀帝征辽东的时候,派他督办运粮,这是打仗中责任重大的工作。这时候,李渊警觉到另一个督粮官杨玄感要反隋,告诉了隋炀帝,隋炀帝急忙班师回去。

李渊这一功应该是大功。但是不久他就感到不对头,隋炀帝连他也生疑。

《新唐书》上说:“是时,隋政荒,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

李渊有个甥女王氏在后宫中,有一次,炀帝召见李渊,他生病,没有去。炀帝问这个王氏,李渊怎么啦,王氏说他生病,炀帝说:不会死吧?(新唐书原文:“可得死否?”)李渊听出话中有不信任他的意思了。

隋炀帝在位的日子并不长久,在位几年之后,他就非常讲享乐,又不断召集大军征辽,这要花很多钱,又要拉很多壮丁,这一切都要向民间去榨取、硬拉,这就是“隋政荒”的内容。而且一切来得很急骤,很残暴,于是人民处处起来反抗了。《新唐书》中列出,刘武周等各路起义称帝称王,一下子有了四五十处。

这时候,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才二十岁上下,但已开始有所行动,“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建议父亲起事。

起事,就是起义,造反,夺取天下。这要有很大的气魄,也要有处理具体事务的才能,年纪轻轻的李世民胸中就有一套了。

这与他的出身上层大有关系。下层百姓这时也会参与造反,但不会像李世民那样胸有成竹。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吴羊璧)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吴羊璧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