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连海挑错:朱熹何曾注解过《春秋》?
2009年10月19日 16:22中华读书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朱熹何曾注解《书》、《春秋》?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老师将自己在“百家讲坛”的讲稿汇集成《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9月版)一书。该书内容充实、风趣幽默,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但也存在一些失误之处。

该书第143-144页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科举考试考什么。那时候,就考九本书——一个是‘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还有一个是‘五经’,是指儒家传统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当时的科举考的就是这九本书,而且考试的依据就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为这九本书所著的注解注释。”

这段话有两处失误。第一,朱熹没有为《书》、《春秋》作注解注释。朱熹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著《四书章句集注》;为《诗经》作《诗集传》;为《仪礼》作《仪礼经传通解》;为《周易》作《周易本义》。朱熹本欲作《书集传》,未成稿,晚年将此事交给门人蔡沈,由蔡沈完成了《书集传》的撰写。朱熹于《春秋》未有撰述,又经常告诫学者不要在此书上花时间,他曾说:“春秋难看,此生不敢问”、“某平生不敢说春秋”。

第二,清代科举考试中《书》、《礼记》、《春秋》并不依据朱熹的注解注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依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诗经》依据朱熹的《诗集传》;《易》依据程颐的《易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书》依据蔡沈的《书集传》;《礼》依据陈澔的《礼记集说》;《春秋》依据胡安国的《春秋传》,后来乾隆皇帝发现胡安国(南宋时人)在《春秋传》多以“复仇”立说,不但曲解了经文原义,而且也不利于清朝政府的统治,故废弃胡安国的《春秋传》,以《左传》本事为文,参用《公羊》、《榖梁》二传命题。《清史稿》卷一百零八《选举三》对此记述甚详:“《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传,《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胡安国传,《礼记》主陈澔集说。其后《春秋》不用胡传,以《左传》本事为文,参用《公羊》、《穀梁》。”

-陈鹤

胡安国   春秋   朱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鹤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