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民智还是娱乐大众
央视“百家讲坛”袁腾飞主讲的《两宋风云》近来吸引了不少观众,但却被人爆料其内容硬伤多多,甚至将小说《柔福帝姬》中虚构的桥段当作史实讲给民众,引发了网络支持者与反对者间的“口水战”。
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讲解引用有所错漏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主讲人是本着怎样的心态和目的来选取历史素材的,以及主讲人究竟要向民众传达怎样的价值理念?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文化知识讲堂,“百家讲坛”的社会使命无疑应当是向民众传播知识,让民众了解历史,从而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
自南宋朝廷建立以来,赵构偏安江南,却并不能真正地“安”,金人虎视眈眈随时南侵,国内农民起义也是此起彼伏,宋金和议后还要向金人年年纳贡……那时的南宋究竟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岳飞北伐?可惜,直至《两宋风云》讲完,观众尚未听到这样的答案,印象深的是柔福帝姬和赵构的母亲如何南归。
一个被金人俘虏的帝国公主,在漫长屈辱的奴隶生涯之后终于逃回南国,与自己的皇帝哥哥相认,过上了安定富贵的生活。可南归的太后为了隐瞒自己在北国被金人凌辱甚至产子的事实,竟指称公主乃是假冒,导致公主被杀。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柔福帝姬的故事确实充满了历史的隐秘,能充分满足大众窥秘和窥私的心理。但是,学术讲堂应该是严肃的,即便是想取得“既叫好,又叫座”的双赢局面,也应该如胡适先生所说,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果袁老师为了讲座更加生动有趣,必须引用柔福帝姬这段素材,至少也应该告诉观众,这段素材并非史书中有据可查,只是历史传言,或者小说记载。
再退一步,且不论柔福帝姬这一段是否是小说虚构的情节(看《两宋风云》时,可压根没想到,这段情节可能掺假),单从袁老师为何要从浩繁的史实中选取这样怎么看怎么不着边际的一段来大抒特抒,就值得怀疑。是否就好像文艺片的观众永远没有情色片多一样,一个原本应该严谨的文化知识讲堂要争取尽量多的观众,就得媚俗,简单地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
个人的认知范围总是有限的。即便是文化知识主讲人,也可能对一些历史悬案疑案无所知晓。这并不丢人。但是,以“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口号宣示的“百家讲坛”,如果传播的知识是伪知识,传播的目的只是赚取市场,这样的讲座不会开启民智,反倒可能愚弄民众。□
文/莲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莲悦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