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紧张事态将民众的目光吸引到这块东欧大地上。在一般人的映像中,同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就如一对不分彼此的恋人。是什么使关系如此密切的它们如今剑拔弩张?当我们回首两国恩怨纠缠的关系史的时候,才会发现,当三百年前乌克兰选择投入俄罗斯怀抱的那一刻,同化与分裂,独立与控制,压制与自立的戏码就在沙俄到苏联的帝国大舞台上不断上演。两个族群相依相靠又相离相怨。一次又一次缠绵悱恻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最终酝酿出今天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惊世一幕。 【网友评论】

高清图集
上一张
下一张

三百年来伤国步:乌克兰自打认识俄国起 血泪流不止

2014-03-04 18:54 0人参与 0条评论

波尔塔瓦会战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军队于1709年6月28日(一说7月8日)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这场发生在乌克兰东部的大战,使俄军以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

17
01
 
 

亦敌亦友:乌克兰与俄罗斯爱恨交织三百年

公元9世纪,乌克兰民族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崛起。基辅罗斯逐渐衰落,被后来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所以,从沙俄时代直至苏联时期,乃至在今天的俄罗斯,基辅罗斯一直被奉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端,基辅城也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1991年“8·19”事件后不久,乌克兰趁着苏联中央政府陷入瘫痪,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虽然俄乌自此从一家人变成了邻居,但300年来,俄乌两个民族彼此融合,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语言文化,相似的风俗习惯,已将两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注定了两国的恩怨情仇仍将继续书写下去。【详细】

 

谁是基辅罗斯的继承者

赫麦尔尼茨基:反抗波兰的英雄

俄罗斯历史学认为:乌克兰的基辅罗斯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蒙古人部分摧毁并征服了基辅罗斯。但这个国家仍在东北部生存下来,最后成为俄罗斯帝国。乌克兰学者认为,基辅罗斯国没有向东北方迁徒,而是在乌克兰领土上存在。俄罗斯历史应从东北部领土开始,而乌克兰历史则从基辅罗斯开始。【详细】
1569年波兰—立陶宛共和国几乎涵盖了今日乌克兰的全部领土,只有南方部分地区由土耳其及其盟友克里米亚鞑靼人控制。波兰共和国对境内的乌克兰人实行殖民统治,激起乌克兰人的强烈反抗。乌克兰人派使节觐见土耳其苏丹。谈判中乌克兰方面表示愿意效命苏丹,但土耳其不想卷入东欧的军事冲突。 【详细】
克里米亚地区原来并不属于沙俄,13世纪,鞑靼蒙古人占领了克里米亚,成为蒙古金帐汗国的一部分。1427年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其版图包括克里米亚半岛、黑海北岸和亚速海沿岸地区以及库班。1475年,土耳其人侵占了克里米亚,使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的藩属达300年之久。【详细】
 
乌克兰哥萨克起义
 

彪悍的乌克兰哥萨克

波兰与立陶宛联合后,早就对乌克兰肥沃土地垂涎三尺的波兰贵族地主纷纷在这里建立大庄园制。他们不但禁止乌克兰农民开垦荒地,而且连乌克兰人居住的城市也据为己有,限制城镇中乌克兰人口数量并对其征收惩罚性税款。在宗教和政治领域,波兰大力推行天主教。 【详细】

 

以乌克兰哥萨克为主力的起义

从17世纪20—30年代开始,反对波兰统治的起义不断发生。哥萨克成为乌克兰反对波兰统治的领导力量。16世纪50年代,哥萨克在扎波罗热地区的第聂伯河岛屿上建立自己的要塞——塞契。塞契有自己的议会——拉达,并选举首领盖特曼。
    赫麦尔尼茨基起义前,波兰统治下的哥萨克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普通哥萨克沦为农奴,其田庄、果园、磨坊和水塘被波兰大封建主夺走,还要向地主缴纳封建地租、什一税和名目繁多的贡赋;6000册编哥萨克失去了曾经享有的权利。推举盖特曼的权利被取消,哥萨克军团长官由波兰政府任命。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哥萨克热爱自由、桀骜不驯的个性,使扎波罗热成为反叛波兰统治者的策源地。 【详细】

 

起义领袖赫麦尔尼茨基的抉择

哥萨克盖特曼波格丹·赫麦尔尼茨基成为起义领导者。1648年,赫麦尔尼茨基率领哥萨克从扎波罗热出发,开始了反抗波兰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自发动起义以来,赫麦尔尼茨基一直试图寻求可靠的盟友共同对付波兰。为防止鞑靼人援助波兰威胁乌克兰南部边境,赫麦尔尼茨基一开始选择与鞑靼人结盟。但鞑靼人趁火打劫、洗劫乌克兰村镇,把大批乌克兰人掠为奴隶。在1653年12月的日瓦涅茨战役,克里米亚汗竟然背着哥萨克单独与波兰媾和。鞑靼人的见利忘义使赫麦尔尼茨基彻底放弃与其合作。
    乌克兰也未能处理好与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的关系。三国为乌克兰近邻,亦是土耳其属国,与波兰关系密切。乌克兰与特兰西瓦尼亚彻底决裂。瓦拉几亚与乌克兰并不接壤,接触不多。1651年,当赫麦尔尼茨基在与波兰王国军队作战时,瓦拉几亚表示愿意提供军队支援。后来由于乌克兰出兵援助与瓦拉几亚作战的摩尔达维亚,乌克兰与瓦拉几亚关系交恶。选择与俄国结盟是乌克兰在周边外交失败后,权衡利弊做出的现实选择。【详细】

 
 

《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最终倒向俄罗斯

为寻求莫斯科的支持,1648年末,赫麦尔尼茨基首次派外交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建议沙皇接纳哥萨克军队,援助乌克兰进行反波战争,遭到拒绝。1653年4月,赫麦尔尼茨基派往莫斯科的使节再次向沙皇提出与俄国联合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迫使沙皇不得不认真考虑接受乌克兰哥萨克问题。1654年3月,乌克兰派出的特使在莫斯科与俄国就合并具体事宜举行谈判,并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乌克兰承认沙皇最高权力,同时几乎保留独立国家的所有权利。乌克兰学术界从法律视角解读该协议,普遍认为,协议是乌俄的“政治联盟”,乌克兰是俄国的“附属国”或者“保护国”。【详细】

 
 

左岸与右岸:乌克兰投向俄罗斯导致乌克兰第一次分裂

早在1494年,伊凡三世就已经暴露出企图兼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野心,他自称是“全俄罗斯真正的君主”。1503年,沙俄以武力割占了波兰和立陶宛的部分土地后,多次发动战争蚕食乌克兰的土地。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利用乌克兰人民反抗波兰贵族压迫的机会,迫使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为此,俄波之间也进行了长达13年的战争。1666年,俄国爆发了拉辛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俄国的农奴制度。沙皇政府为全力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于1667年结束了俄波战争,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第聂伯河左岸的东乌克兰和斯模棱斯克等地区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的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归波兰。【详细】

 
 

作为一个民族不许被存在:被沙俄全面殖民化的乌克兰

1709年,俄军在乌克兰境内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乌克兰的独立梦想破灭。随后,彼得大帝专门组成了小俄罗斯部,在乌推行全面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按照俄罗斯的社会模式、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重新构建乌社会结构。沙俄用刚柔并济的办法,同化了乌上层统治阶级,确立俄语的官方地位,把乌克兰语贬为“乡巴佬”语言,禁止乌克兰文书籍和教科书的出版,强制乌克兰人抛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此后200年间,沙俄一直牢牢控制着乌克兰。【详细】

 
由同盟从属到奴仆臣属:
俄罗斯治下乌克兰独立丧失

《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签订后,沙皇政府一直试图逐渐取消乌克兰自治制度。彼得一世放开手脚取消乌克兰自治权利,利用各种手段攫取乌克兰的人力、物力资源。对乌克兰自治制度最为沉重的打击是彼得成立小俄罗斯衙门,由常驻乌克兰的六名俄国军官和一名检察官组成。该衙门负责监督乌克兰造船业、行使税收和行政管辖权。彼得还把俄国外交衙门部主管的盖特曼事务改由参政院管理,实际上将乌克兰视为俄国一个普通行省。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根除了乌克兰自治制度。【详细】

沙皇俄国吞并波兰:
乌克兰第一次重新归于完整

18世纪下半叶,俄国利用波兰中央政权走向衰弱之机,打着保护乌克兰东正教徒的旗号联合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了波兰,右岸乌克兰和沃伦地区也成为俄国领土。到18世纪末,90%的乌克兰人居住在俄国疆域内,只有加里奇、特兰西瓦尼亚和北布科维纳仍属奥地利管辖。乌克兰并入俄国版图后,沙俄在乌克兰推行俄罗斯化政策。从语言和思想上进行同化,最后,是宗教领域的同化。右岸乌克兰长期受波兰统治,信奉希腊天主教。俄国查封希腊天主教会,其教区转交给俄国东正教会。【详细】

沙俄吞并克里米亚:
此时与乌克兰无关的土地

克里米亚,即克里米亚半岛,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自古就是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沙皇俄国对克里米亚半岛这一战略要地早就想据为己有,以便南下侵略土耳其,夺取黑海出海口,打通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航道,进而征服欧洲,建立世界霸权。因此,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沙俄就开始用武力吞并克里米亚,先后进行了五次军事征讨,但均因没有海军而以失败告终。17世纪后半叶,沙俄开始强盛起来。18世纪,经过两次俄土战争,沙俄终于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详细】

 
 

被沙俄严厉打击的乌克兰民族认同:乌克兰语不被允许出版和教授

在尼古拉一世执政时期,俄国制定了严格的书刊审查制度。任何宣扬热爱乌克兰的思想和著述都会受到怀疑和审查。1876年5月,亚历山大二世还签署了厄姆斯法令,禁止国内出版乌克兰语书籍;禁止境外出版的乌克兰语书籍流入境内;禁止乌克兰语演出,禁止学校教授乌克兰语课程。这项法令直到1905年才被废止。其次是教育领域的同化。为了减少波兰人对乌克兰的影响,从尼古拉一世时期开始,俄国在右岸乌克兰学校逐渐采用俄语来取代波兰语教学。1830年波兰起义发生后,右岸乌克兰的波兰语学校完全被取缔。【详细】

 
沙皇将乌克兰变成“小俄罗斯”
 

历代沙皇努力的目标就是将乌克兰同化

与乌克兰的结盟,一方面使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大门,欧洲的先进文化通过乌克兰的黑土地,源源不断地传入俄罗斯。
    与俄罗斯的结盟也成为乌克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此前,乌克兰的文化主要受西方影响;此后,乌克兰历史发展的轨迹转向了俄罗斯的沃土。【详细】

彼得一世:乌俄结怨的开始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战争期间,彼得征调大批乌克兰哥萨克充当炮灰。彼得还以战争为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引起了乌克兰贵族的不满。1708年,乌克兰首领玛泽帕与瑞典结盟,寻求重获民族独立。闻听此讯,沙皇彼得大怒,派军队血洗了哥萨克营地,俄乌自此结下深怨。【详细】

叶卡捷琳娜二世:彻底的压迫  

叶卡捷琳娜二世不喜欢乌克兰人,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乌克兰自治。她曾经说过,她一生从未见过像乌克兰这样土气的地方,那里的人既愚蠢又令人讨厌。为了彻底取消乌克兰自治,女皇叶卡捷琳娜把最后一任盖特曼罗佐莫夫斯基召到圣彼得堡,授意其放弃盖特曼职位。1764年11月10日,女皇颁布诏书,成立以总督为首的小俄罗斯衙门代替盖特曼政权。至此,延续了100多年的盖特曼制度被彻底废除。【详细】

乌克兰的彻底消亡  

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时期,1801年乌克兰法院被帝俄法院所代替。乌克兰法律作为全俄法律的补充在当地法院中一直保留下来。这是盖特曼自治制度的最后遗迹。19世纪初,随着乌克兰自治制度的主要元素——独立的行政机构、司法、财政税收、行政区划和军队建制的消失,由波格丹·赫麦尔尼茨基建立起来的乌克兰自治制度最终消亡了。1812年,小俄罗斯贵族奥·马尔托斯在参观马泽帕墓地后,在日记中写道:“哥萨克及其共和国已经成为历史的遗产”。【详细】

 
 

从第二次分裂到第二次完整和版图扩张:苏联治下乌克兰的变化

1917年2月革命推翻了沙皇,1920年内战结束后乌克兰的西部边境是根据苏俄与波兰的“里加和约”划定的,这一按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说法是“俄波瓜分乌克兰”的条约把西乌克兰(今乌克兰西部的里沃夫等州)划归波兰,而这里正是乌克兰民族性最强烈的地区。1939年,苏联按“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密约”趁纳粹德国闪击波兰之际出兵“东波兰”,(如今史称“对波兰的第四次瓜分”)把这一地区并入苏联乌克兰版图,接着又从罗马尼亚手中夺取了乌克兰人居住的比萨拉比亚与北布哥维纳,将后者建为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夫策州,二战结束时苏联又把原属捷克斯洛伐克的罗塞尼亚地区吞并,划为乌克兰的外喀尔巴阡州。这样,苏联在二战前后的几年里把乌克兰的边界大大向西扩展,所并入的新领土都是乌克兰民族情绪最强烈的地区,而且有些地区(如罗塞尼亚)此前无论沙俄还是苏俄都从未控制过。 【详细】

 

乌克兰大饥荒:抹不去的伤痕

被强制迁走的克里木鞑靼人回流

乌克兰地区在斯大林时代的镇压十分惨烈,尤其是“全盘集体化”后,苏联发生“人祸”性质的骇人听闻的和平时期大饥荒,饿死农民据说达800万以上。乌克兰作为苏联粮食征购的主要地区首当其冲,饿殍盈野,人口减少十分之一。史家称:“乌克兰农民身负两重灾难:作为农民和作为乌克兰人”。【详细】
1940年2月~1941年6月,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州迁走的总数是30.9万~32.1万人。1941年5~6月,对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等的社会异己分子进行了迁移。1944年5~6月,还从克里木对克里木鞑靼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放逐。共从克里木迁出228392人。其中克里木鞑靼族有191014人,4.7万户。【详细】
克里米亚半岛在历史上与人文环境上却与乌克兰联系甚少。18世纪沙俄征服该地后大量移入俄罗斯人全半岛的人口也以俄罗斯族为主。但在1954年赫鲁晓夫为纪念“俄乌合并300周年”,一高兴便把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割出,送给“兄弟的乌克兰”作了礼物。但“慷俄罗斯之慨”,却未能买到乌克兰人之好。【详细】
 
 

强压下的暗流:苏联时代的乌克兰独立主义

建立一个主权乌克兰国家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但革命以另一种不太明显的方式在“乌克兰独立”方面取得部分胜利。这场革命暗含着对旧帝国式俄罗斯民族感的挑战,扫除了顽固反对乌克兰运动的帝国论者,在1919年把一批在某种程度上愿意真正确认“乌克兰部落独立主义”的布尔什维克推上了权力舞台。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基于对苏维埃国家和对共产党忠诚之上的新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为“乌克兰独立主义”留下了些许空间。尽管这种乌克兰民族认同感不断遭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和经过修正的俄罗斯大一统思想侵蚀,但一直存在于解体前的苏联。【详细】

 
苏联时期的乌克兰
 

1924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俄从此变成了“苏联”,乌克兰成为首批4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和全苏实行一种在世界历史上十分独特的“集权一党制下的-自由国家联盟”制度。一方面,根据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联盟宪法和共和国宪法均规定了自愿加盟、自由退出的原则,为此,布尔什维克不但设有包括“外交部”在内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中央”政府,还在国际社会张扬其形式上的“主权” 【详细】

乌克兰的虚假权力  

这种“联盟”在全境实行一党制,而且党内高度集权统一,加盟共和国党对联盟党中央而言完全是下级,没有任何自主性可言,并且也不存在反对党。这样,执政党的集中统一便使联盟成员在法律上的自由退出权成为不可能行使的虚假权利。【详细】

联盟解体的原因  

这种状况却以党国不分和党内集权为条件,一旦“党国”体制有变,联邦成员本来就合法的自由退出权便由虚转实,使“联盟”的)体变得难以避免。在中东欧转轨过程中,三个这样的“联邦”国家(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与南斯拉夫)都解体了。问题在于民族矛盾在苏联时期的乌克兰一直没有解决。 【详细】

苏联时代乌克兰的发展和地位  

乌克兰在苏联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巨大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沙俄时代乌克兰已经是帝国境内的经济先进地区,但它的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完成无疑是苏联时期的成就。除了计划体制在工业化原始积累中的优势外,苏联统一计划经济空间的存在也是乌克兰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而苏联领导层虽然严防“乌克兰民族主义”,但在全苏范围内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作为“斯拉夫三兄弟”,与其他非斯拉夫民族相比,却也有其特殊地位。【详细】

 
 

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国家最终出现但危机不断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借苏联“政变”之际宣布独立。是年年底苏联解体,乌克兰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独立后的乌克兰,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与族群问题及国际关系问题一直互为因果,反馈震荡。因经济危机导致的人民不满引起了政治动荡,经济、政治的不稳定又使国内的东西族群对立加剧,继而引发国际上西欧与俄罗斯对乌克兰影响的较量,又进而影响到经济治理,使乌克兰经济衰退延长、复苏乏力、改革受阻、积弊日深,成为一个难以摆脱的怪圈。【详细】

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乌俄矛盾焦点

1997年双方的协定只是暂时的中局

1992年1月11日,俄乌两国在基辅就黑海舰队归属问题进行的谈判破裂后,俄重新提出克里米亚问题,并希望借此压乌克兰放弃对黑海舰队的要求。1992年5月,俄议会通过决议,认为1954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关于把克里米亚转交给乌克兰的决议无效,要求举行有俄、乌、克三方代表参加的谈判,并鼓励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自由表达意愿。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决。乌克兰当局对此反应强烈,一面下令将克里米亚的强力部门划归中央直接指挥,一面让内务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但由于车臣危机无力他顾,俄罗斯表示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领土。【详细】
随着乌克兰在俄罗斯抵御北约东扩和加强独联体集体安全合作当中战略地位的日益突显,出于保持地缘政治优势的考虑,俄罗斯不断调整对乌克兰的关系。1997年3月28日独联体首脑会议期间,叶利钦改变了过去的立场,从俄乌关系的大局出发,决定不等黑海舰队问题解决就出访乌克兰。5月28日,俄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前往基辅,与乌克兰总理扎连科签订了解决黑海舰队问题的三个协定,从而为克里米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双方签署的一系列协定,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是乌克兰领土,解决了两国的领土争端。【详细】
 
 

无尽的尾声:俄罗斯大一统神话是俄乌关系的最大障碍

俄罗斯大一统的神话曾经并继续深埋在俄罗斯机体中,对俄罗斯人来说,不管是保守的民族主义者还是自由民主主义者,都很难承认乌克兰人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历史和具有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它宣称俄罗斯有千年历史,只有在这个俄罗斯国家中乌克兰才能生存,而且也只有一个重建的俄罗斯能把稳定带给欧洲和世界。俄罗斯政府也把乌克兰当作一个任性的小孩而非平等的伙伴,而乌克兰觉得俄罗斯的每个行为都带有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目的。此外,一些俄罗斯领导人,似乎想上演古罗斯大一统神话,把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组成一个“伟大的俄罗斯民族”。任何这种企图也许会导致流血、动乱和南斯拉夫式悲剧。避免悲剧发生的方法是俄罗斯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家们对俄罗斯大一统神话进行反省,只有这样,俄罗斯人才不会把乌克兰看作是俄罗斯需要收回的一片领土,而把乌克兰看作是一个邻居。【详细】

 
乌克兰独立后的危机
 

统一经济空间的解体带给乌克兰经济的却是沉重的打击。独立两年之后,乌克兰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已经下滑到俄罗斯的水平之下。有人把乌克兰作为“休克疗法”失败的例子,但其实,政局混乱中的乌克兰根本没有搞过任何“疗法”。至少与俄罗斯相比,乌克兰的经济体制变革完全谈不上“激进”。【详细】

休克疗法的作用  

财政货币双紧缩是“休克疗法”的第一个特征,但当俄罗斯大搞紧缩财政时,乌克兰的克拉夫丘克政府却在财政、货币上都实行放松,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升至27.1%。结果导致比俄罗斯更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1993年底通胀率高达10256%,被世界银行冠以全球之最。经济灾难是导致克拉夫丘克提前下台的主要原因。【详细】

私有化改革  

由于府、院对立,乌克兰一直没能通过“大私有化法”。而1994年以后,左派三党更利用议会成功冻结了国家私有化计划。当然,尽管如此,乌克兰的产权改革还是有所动作。乌克兰也曾学俄罗斯发放了“私有化证券”,但俄罗斯拿出来分给公民的国有资产本来就很少,乌克兰更是只发证券而几乎没有资产供给。结果这些证券除了一部分用于住房私有化外,都贬值得一钱不值,对企业私有化根本没起作用。乌克兰可用于购买国企的民间资本比俄罗斯更少,外资又进不来。1996年时,乌克兰实现非国有化的企业只是在第三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商业、饮食和服务业企业占65%,而工业企业只占12%,农业和建筑业企业约占10%。而第三产业恰恰又很不发达,在乌经济总量中分量很小。因此总的来看乌克兰的私有化进度不如俄罗斯,更远不如波兰、匈牙利等转轨国家。乌克兰政局整个来说要比俄罗斯更“传统”,其转轨的进度也更慢。但是乌克兰经济滑坡无论就幅度还是持续时间而言都明显超过俄罗斯,更超过波兰等中东欧国家。【详细】

怀着“大俄罗斯”情节的俄罗斯与民族独立意识愈发强化乌克兰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三百年来共同对外的奋斗与内部控制与反控制,同化与反同化的纷争,共同造就了乌克兰与俄罗斯这对相互依靠又彼此警惕的欢喜冤家。是俄罗斯上演古罗斯大一统神话,把乌克兰人融入“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成功,还是乌克兰民族意识构建完成,建立独立自主的乌克兰民族国家,未来将给历史一个答案。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