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二战历史:波兰人缘何不恨德国恨俄罗斯
2010年01月20日 09:39瞭望东方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博物馆面对着的大街,在波兹南也赫赫有名,从其名字的变迁就可以反映出波兰的曲折命运--- 这条街在德国占领期间叫“希特勒大街”,二战后改称“红军大街”,波兰剧变后改为“密支凯维茨大街”

地处中欧的波兰与其近邻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社会转型都比较顺畅,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人均GDP都已超过1.6万美元。如今,它们也都已加入了欧盟、北约和申根区。

而其中波兰是特别值得一书的国家。我先后到了波兰华沙、格但斯克、多伦、波兹南和克拉科夫等地,不但看现在,更看历史---现在的波兰人怎么看待当年的波兰,特别是与苏联和德国的过往?

“1939”是一个醒目的时间数字

在波兰的各个重要历史地标---华沙国家博物馆、1944年起义博物馆、华沙大学、德军打响进攻波兰第一枪的威斯特普拉特以及格但斯克团结工会陈列室,“1939”都是一个醒目的时间数字。

在这一年签订的苏德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在波兰被直接称为“斯大林—希特勒条约”,波兰人把它视为对波兰的第四次瓜分。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占领了波兰东部1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西部经济较发达的27万多平方公里则归德国。

一直到二战结束后,波兰在内政外交等方面仍受到苏联的控制。因此,许多展览就包含了战后波兰反抗苏联控制及以苏联为摹本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内容,如1956年的波兹南事件、1968年的“先人祭”事件和1970年事件等等。

格但斯克团结工会陈列室有数台电脑,里面有关于这些事件的档案文件和照片,并允许拍照。我在那里阅读了三个多小时,拍了几百张照片。那些微缩胶片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完全可以体会到波兰人那种切肤巨痛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不过,波兰人对苏联的情绪虽然深刻,表现方式却并不张扬。

比如,华沙起义纪念馆虽在市内,可位置很偏,找起来非常费劲。同样,格但斯克的团结工会陈列室更是在一个像武侠小说中地下暗道的地方,不仔细留心根本找不到。离格但斯克火车站不远的一个路口,有一幢不高的方形小楼,它就是曾名噪一时的团结工会总部。在小楼这一侧的人行道上,有用波兰文和英文写的标识“通过自由之路”及指向的红色箭头。顺着箭头走几十米,会看到一个三四米高的方圆型建筑物,从它下面狭窄的通道走下去,才能进入这个陈列室。

一名波兰大学生说,他不再恨德国

在与一些比较深沉的波兰学者交流时,我注意到了他们的这样一个观点:波兰是一个中欧国家,仍然夹在东西方大国之间,对它来说,安全问题仍然是第一位的,德国和俄罗斯都开罪不得。但是,从情感上来比较,德国总理勃兰特1970年对纳粹受害者的那一跪深深地打动了波兰人,他们已经默默接受了德国的忏悔和认罪。

一名波兰大学生告诉我,他不再恨德国。但俄罗斯不同,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承认存在着苏德密约,承认制造了卡庭森林事件并把一些档案文件交给了波兰,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它并没有认错。对此,波兰人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

还有一点也需指出,如今波兰与德国都是北约和欧盟的成员,生活在一个区域大家庭中,相互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波兰对外贸易的70%是与德国进行的。俄罗斯却一直融不进欧洲,而且时常对中欧国家以“断气”相逼,这无疑加剧了情感上的疏离。

从更大的层面看,冷战结束后,北约将中东欧地区包括进来以后,步步向俄罗斯门口紧逼,而后者也不示弱。北约和俄罗斯如果真有摩擦,首当其冲的就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

大约是因为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每当我与波兰学者谈起俄罗斯的时候,他们总是不断地摇头。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孔寒冰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