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共产党境况:印共在1962年战争中支持中国
2010年01月20日 09:32南方周末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事实上,1962的中印纷争导致了印度共产党分裂成国际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中间主义者三派。国际主义者认为这是一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因此支持中国。他们之后与支持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们分道扬镳,独立发展成印共(马),也是印度目前最大的共产党,长期在西孟加拉等三个邦执政或参政。

英国共产党:12英镑党费

英国共产党(以下简称“英共”)最近遇到的麻烦事,是关于党费的。党费提高到了每月12英镑,同时党员们被要求通过银行划账交党费,结果党员数量下降到了780人。

“这成了我们招募党员的一个障碍。”英共国际秘书JohnFoster博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我们需要党费来运转,我们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英共拥有全球惟一一份英语的社会主义日报《晨星报》,不过除此以外并没有自己的产业。

英共1988年从大不列颠共产党中分离出来,后者成立于1920年。二战后期,其党员人数达到过5万。现在绝大多数党员都有高中学历,其中35%大学毕业。大多数人是工人、记者、社会工作者、老师和公司里的白领职员等等,收入基本依赖工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他们都来自工人阶级”。John Foster说。

好在英共党员们逐渐习惯了新党费办法,党员人数重新实现了增长。“一年当中有不少老党员去世,所以新党员实际增加了10%。”JohnFoster说,“这是一个很健康的速度,虽然同时也意味着我党的成长并不快。”

不过,从深层次上影响了英共的发展道路的不是党费,而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苏东剧变。撒切尔夫人的“去工业化”改革,把英国的发展重心放到金融业,令矿业和制造业逐步萎缩,而英共和许多其它左翼政治力量失去了最重要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而苏东剧变后,“大家觉得社会主义似乎不是答案了”,“我们一度很难稳定局面”,John Foster说。

所以,英共在上世纪后20年,流失了不少党员。“我们想要夺取工运领导权也困难很多。”John Foster说。

但是对John Foster来说,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他坚定的信仰。1965年他加入共产党,因为“国内的阶级矛盾、越南战争、殖民地中的种种不平等”令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解释社会现状的理论”。

他的妻子也加入了英共,女儿“很有可能”也入党。退休前,他在苏格兰的佩斯利大学教应用社会科学。他说自己“绝对不会干涉学生们的政治理念”,但是“会告诉他们马克思主义是最合理的”。

事实上,如同很多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一样,英共并不再以暴力推翻政权为纲,更多的,他们思考党内的改革,联合其他左翼力量,谋求持续的发展。

1998年,就如何联合党外力量的问题,英共内部产生了激烈的分歧。时任党的总书记的Mike Hicks的意见受到党内多数人的反对,被认为不再适合总书记的职位,因此John Haylett以较大的优势当选新任总书记。

当时《晨星报》的管理层却大多支持老书记Mike Hicks,反对新任总书记,引发报社员工罢工,持续两周,直到报社管理层承认错误,重新服从英共执委会。“所以我们现在更加强调集体领导。”John Foster对本报记者说。英共每两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党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执委会,而总书记向执委会负责。具体而言,如果执委会认为总书记的决策有误,可以否决。

印度共产党:永远革命

印度共产党(马列)解放派(以下简称“印共(马列)”)总书记Dipankar Bhattacharya称自己为“全家唯一的职业革命家”。他用了两个词概括他自己和他的党:永远革命。

该党认为,印度的工人阶级的是革命先锋队,但同时占据印度人口最主要部分的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常天乐 李梁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