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缘起:占领西伯利亚日军大量感染性病
2009年11月16日 09:3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官兵患性病后就写悔过书

在此要加以说明的是,这儿记载的数字,仅只是经过军医之手写了病历的。这是必须注意的。这种事哪怕是在旧陆军中,也被看做是可耻的事。首先战伤、工伤,为一等症;内科疾患为二等症;性病被列为最低的三等症,患上性病的人洗澡也被安排在最后,手巾也让他们使用染成红色的。

此外,在大正时代,一旦得了性病,就必须向连长递交悔过书,而且根本就别指望晋级了,所以申报自己得了性病的为数极少。听说上级的私下制裁(殴打)对他们也格外狠。

由此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凡经军医之手的,都是重症患者。因此,包括轻症患者在内,实际数字应为以上数字的五至七倍。如果是五倍,就有一万人以上,七倍的话就有1.4万多人了。再说,申报后在接受军医治疗期间,这些患者既不参加演习,也不执行勤务,更不参加战斗。在战斗形势之下,这就相应地削弱了战斗力。

话有点离题,少年时代我在大连念中学。那是昭和十年间的事。在当时的中学里,有预备役军官和现役军官做军事教官。其中有一个人曾参加过出兵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是位从士兵、军士升为上尉的人。他在走路时有点罗圈腿,样子有点可笑。有一天,有个同学悄悄地告诉我说:"那小子在西伯利亚得了花柳病,没有完全治好。"因为这位同学的父母是经营妓院的,所以他的话是十分可信的。他说:"因为他忍耐着,得了花柳病还参加战斗,所以才有出息,当上了军官。"我看着西伯利亚派遣军中患性病官兵的人数,不知为什么竟想起了这件事。

不管怎样,对于当时西伯利亚战斗部队的指挥官和作战参谋们来说,这个数字是一种威胁。得性病的人比战死者还多,其数目大约与战伤者数目相等,更成为问题的是其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这部分人接受军医的治疗而入院,不能上战场,而潜在患者其战斗力只有通常作战状态的几分之一。就这样,尽管日本在整个西伯利亚有七个师的兵力,但据判断,由于性病的暴发,其实力如同被消灭了一个师。

照这样,就会影响到作战的结果。比方说本打算派遣180个人的连队发动攻击,而实际上只有120个人能参加战斗。而且在当时国力的情况下出兵西伯利亚,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肯定是太勉强了。在那种情况下日本冒然出兵,投入军费十亿元,终于导致国内米价上涨,发生了谷米暴动。战死战伤还有情可原,由那些不是因为直接战斗而使部队战斗力受到损害的个人行为,即得了性病,而使那贫乏的军费又被损耗掉,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那么,为什么在出兵西伯利亚的官兵中,出现这么多的性病患者呢?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所谓"西伯利亚卖春姐"。流落到西伯利亚各地的日本卖春妇相当多,但日本兵买不起。在征兵制度下的日本兵的薪水,在昭和初期每月是三元八角一分(二等兵),照此,买不起是当然的。但是,一起出兵西伯利亚的美国士兵,薪水却有日本兵的十倍。那些日本卖春妇便都被他们包下来了。日本兵只好望洋兴叹。这种精神压抑,便以对俄国女性的暴行的形式爆发出来。尽管没有确切的证据,据说失控的暴行带来了性病蔓延的结果,已成为定论。

话扯得太远了,但这位在第十一军兵站部担任后方工作的军官谈的战争教训,就是这个。概括起来说,只要军部对士兵的性欲问题不加以严格管制,任由日军在中国的暴行(1937年8月至12月)持续,日本军方首先就害怕出现像西伯利亚那样因性病而导致日军战斗力严重削弱的状况,其次是害怕民心的背离。

当然啰,非正义的战争会扰乱军队内部的风纪,这也是侵略军的宿命。军部是不是有这种反省,尚属疑问。但基于以上考虑,军部便开始着手建立卖春制度,计划着征集由军队直辖管理的卖春妇。

但是,关于这些事实,尚无当时身为华中战线军官的证言。我曾经找到了几个人,但他们都不愿多谈。

"我当时没有在场,没有担任后方工作参谋的经验。作为作战参谋,在作战开始以前,我也参加过是否性病会导致兵力减少一成的排查工作。由于日本国力的问题,常常要求军队以少数的兵力,与比自己多两至三成的敌人作战。比方说对苏作战时,苏军狙击兵有15个师,日军以这11个师就转为攻击。从战斗力来看,这 15比11,是个很勉强的数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作战开始前就消失了一成,也就是消失了一个师还多的兵力,首先宣战就没有把握,发动攻势也是没有把握的。日本陆军是以攻击为主,在防御的情况下也是以攻为守的。但在防御的情况下,减少一个师就意味着绝对数的不足。在中日战争时,日军更是计划以四成或五成的兵力对付中国军。如果由于性病的蔓延有一成的患病士兵这一可能性的话,那么军队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我认为也是当然的。即便是我,也会这样做,总之,作为预防措施,我也会考虑搜集些从医学上来说相对安全的女人来。"

能够作为依据的,只有这位在战争末期从陆军大学毕业,然后担任本土决战部队参谋的人的说法。他接着说道:"当时派遣军的长官们,是否考虑到了出兵西伯利亚时的战争教训呢?即使校级军官没有这个意识,但我想在更高级军官的头脑里是有的。比方说作为满洲事变的战争教训,在战场的饮用水上出了问题。饮用陌生土地的生水,腹泻的人超过了一成,确实影响了战斗力。因而在中国战线的校级以下的军官,首先在脑子里就想到这条战争教训。从此以后,在中日战争中,设立了防疫给水部这一饮用水补给部队。所以,从以往经验来看,我觉得校级以上的军官,是会考虑这些战争教训的。"

他还说:"有些在摔跤界被认定很有希望的大力士垮了,听说就是因为得了花柳病。一旦得上那种病,好像膝盖就不行了。在旧日本军的作战思想中,有个包围歼灭的作战方针,对于战备不足的当时的日本陆军来说,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激励士兵用脚力猛走,让士兵靠两只脚包围敌人才行。因此,部队首长考虑到性病对脚力的削弱,因此才想到慰安妇。特别是在对中国军的战斗中,包围歼灭是第一重要的事。在徐州作战时,日军曾企图包围三倍于己的中国军。徐州战役,是刚刚打下南京之后计划的一场作战。因而日军考虑设立慰安妇,仔细一想觉得好像能够理解似的。不管怎样,这同美军具有的首先对敌来个毁灭性的炮击,然后用步兵部队慢慢地侵入的作战思想,成为鲜明的对照。这多半是由于日、美国力悬殊吧。"

因此说,出兵西伯利亚的战争教训直接导致中日战争中慰安妇的设立,这种说法是没有错的。

总之,就这样,经麻生彻男等原军医做了体检的日本陆军第一批"慰安妇",于1938年初,匆匆忙忙地被集中于华中战线,并在那里活跃起来了。理所当然,麻生军医对于她们是从哪儿征集来的,是怎样被带到异国来的,一无所知。

还有一件事是他所不知道的。他所看到的设立慰安妇的只有华中派遣军,那么是不是在华北派遣军中也有同样的举措呢。当然啰,在华北派遣军中,当时的慰安妇制度还没有表面化。这是不是说明,从上海战线向南京进攻的部队的恶行,比华北部队更为严重呢?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日)千里夏光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