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上海第一辆“私家车”的尴尬处境
2010年01月14日 14:3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月13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汽车梦想照进现实”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长安街上,通常只能看到几辆公共汽车在行驶,还有稀疏的马车和马车,因为极有限的轿车只能被用作生产资源,分配给相当级别的官员使用,称为公车,像艺术大师梅兰芳就被划拨了公车供使用。国家对于私人购买车辆是有严格限制的,特别是到了文革的时候,坐私人轿车被看成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象征,更被明令禁止。在上海一个普遍市民,外国亲戚送辆汽车给他,他捐给单位做了公车,有车不敢用,也用不起,这就是那个时代,上海第一辆“私家车”的尴尬处境。

变化发生在1979年,这一年国家宣布不再限制私人拥有汽车,到了20世纪80年代,演艺界的名人和社会上被称为“有钱人”的人,经过特批可以通过友谊商店,购买外国使馆淘汰的“二手车”,这是文革后最早的私人轿车。1986年4月,上海市民孙寅贵买下了一辆“菲亚特”,那么这就成为中国最早的私家车主之一,当时这辆车的价钱是9300元,对于每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近乎天文数字了。此后几年中,私人轿车的拥有量增长是极其缓慢的,1989年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发表了一篇,题为《但愿不是一个梦》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轿车进入家庭的设想,他呼吁打破禁区,鼓励轿车私有化,以此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

1994年,中国政府颁发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样的一个文件啊,明确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第一次将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写进了政府的政策文本,从此中国的轿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1984年1月15日,首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中美合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开业了,大规模引进外资,中国汽车工业自此全面开放。合资企业从此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短短十余年间,中国轿车产量猛增100万,以年产汽车170万辆而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第9大的汽车生产国。2002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进口轿车关税大降,多款车辆的降价潮蔓延开来了,轿车进入家庭的梦想已经越来越清晰。2002年举办的第七届北京车展成为一个象征,数十万人在同一天涌向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超过了任何一次展览。后来媒体习惯把2002称为“汽车元年”因为在这一年,私家车加速进入了中国家庭,到今天,在中国汽车保有量当中,私人购买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何亮亮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