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主导商业卫星发射曲折经历背后
2009年12月31日 11:5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2月30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腾飞中国:中信纪事之四:首颗商业卫星起争端”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国际航天发射市场基本上是为法国和美国所垄断,但是在1987年为中国开启市场之门的,正是一颗由美国发射失败的卫星。1984年2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携带Westar4卫星和印度尼西亚的Palapa B2卫星,一起进入了太空。这两颗卫星在脱离航天飞机之后,卫星上近地点发动机没有按预定计划点火,因而均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失败。

两个月后,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此后,“长征三号”又成功地将中国自行研制的四颗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此时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还只限于发射国内卫星。1987年末,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就是中信成立了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下美国发射失败的Westar4卫星,将其重新命名为“亚洲一号卫星”。

荣毅仁此举是希望利用中信自身的优势筹措资金,让中国人打破外国人在发射卫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由此,中信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的领空发射商用卫星的设想。这个设想引起了争议,中国政府的通信部门与中信争论的焦点是,到底能不能在中国境内发射商用卫星,毕竟中信公司进入的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领域,而且要发射的卫星是美国研制的,运营这颗卫星的又是由三家组成的联合体,也就是中信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和香港和记黄埔三家所持的股份相同,反对声音就认为内外有别。

卫星涉及到国家主权,在天上,谁也控制不了,不应当让外国人来搞。中信则力争在控股运营中中信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中信上层跟中国政府有直接的联系,可以保证卫星使用不侵犯国家主权。而且充分利用外资,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也可以用国外的卫星把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推向国际市场。中信此举终获认可,在空间领域利用外资的路子由此打开。

1988年4月7日“亚洲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成千上万的汉、彝、藏等各族人民,以及来自17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200多位嘉宾聚集在发射现场,欢呼雀跃。中国是继法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何亮亮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