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如何被奉为“仪征模式”
2009年12月30日 11:5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2月29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腾飞中国:中信纪事终结‘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如今说起借外债,早已不觉得新鲜了。但是在1981年向外国发行债券这个消息无异是晴空霹雳。1969年初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成为既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欠账,已经提前连本带利还清了。从这一年起,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形势一片大好,成为从单位宣传,到小学生作文最流行的开头语,成为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事。

但实际上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严重缺乏资金。当时中国22个重点工程之一的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为投资不足准备下马。发展中的中国对于化纤产品是急需的,此项目如果下马,损失就难以预料了,纺织部找到了中信以解燃眉之急。

这笔投资并非小数目,荣毅仁权衡再三,决定冒着个人的政治风险,通过借外债的方式为仪征化纤筹集资金。他比其他人更清楚,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环境之外,荣毅仁的大胆决定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上到政府高官,下到普通百姓都难以接受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

虽然有争议和阻力,但是此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要走一条新路。邓小平请荣毅仁组建中信的初衷之一,就是包括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在比较了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中信选中了日元利率比较低,而且坚挺的日本市场作为首次发行债券的地方,也是考虑到方便为逐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铺平道路。当年中信与中国的野村证券公司当展开了谈判,谈判中一个拉锯的问题就是中国由哪个机构来提供信用担保?由于中信公司成立时间比较短,其性质和信用在日本还没有被广泛地理解,日本大藏省一度提出要中国政府对债券提供担保,遭到了中方的拒绝。经过中信与日本金融界认真的协商,并向他们介绍了中信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之后,日方最后同意不要担保。

经过将近一年的谈判交涉,1982年1月18日,野村证券与中信公司就发行债券达成了协议。中信成功的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在国外发行在债券,数目虽然不是很大,但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此举表明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正变得越来越灵活。1985年仪征化纤终于建成投产,到1988年6月底全公司已实现了利税11.06亿元,而中信在仪征化纤问题上的融资创举,也被后人奉为是“仪征模式”。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何亮亮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