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12月23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1977年纪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在媒体报道与作家徐迟报告文学发表之后,激励中国青年一代学习科学,特别是学习数学,对于纠正当时还没有完全改变的轻视知识的错误政策,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数论研究中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展开了精心的解析和科学的推算,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一个素数加上顶多是两个素数的乘积,简称“1+2”。
这个问题两百多年来,经过多少科学家不断的努力,始终悬而未决。早在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与瑞士数学家欧勒的通信中提到,他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总可以写成2个奇素数之和,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总能写成3个奇素数之和。欧勒在回信中说,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我确信无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
两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但一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1966年中科院数学所,年仅33岁的陈景润在《科学通道》上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证明了“1+2”这也成为哥德巴赫猜想史上里程碑。
从1920年数学家布朗证明“9+9”和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时46年。1973年2月,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任命为“陈氏定理”。这个定理证明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最早发现陈景润的新闻工作者是新华社女记者顾迈南,顾迈南写了《助理研究员陈景润近况》等两篇内参,反映了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的巨大成就和带病坚持从事科研的经历,希望有关部门能关心他,给他治病,让他把哥德巴赫猜想继续研究下去。
内参很快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批示,陈景润被送入医院治疗,陈景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了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领先。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何亮亮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