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9月17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1964年‘四个现代化’的来龙去脉”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周恩来:我们要在今后建设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何亮亮: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富民的现代化梦想,先后提出“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建国之后,中共也在不断探索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之路。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的时候说,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构想。
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认为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国防现代化”,至此“四个现代化”的内容被完整地提出来。周恩来将“科学文化现代化”修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明确提出“四化”的历史性任务和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1年之后的1975年1月,周恩来在他主持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了“四化”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但此时毛泽东仍然坚持革命,绝口不提现代化建设,中国国民经济又陷入了危机,周恩来也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