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正文 |
|
相关Tag | [历史剧] |
如果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至少天天看电视的人多少会有认同感。现在的电视,很难有一天任何一个频道都没有历史剧,很难有一天你会看不见任何皇阿玛、大帝、铁将军、公主、大侠一类的古装人物。在电视中我们看到了欣欣向荣、热热闹闹的封建社会;看到了无数英明的、充满爱心的君主;看到了无数喜爱这些明君的大臣与百姓。封建社会并不残酷,一点都没有吃人的阴森,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伟大的人物以及祥和的社会,甚至连一点古板、机械都没有,因为,电视剧告诉我们,至少这类电视剧中是这样表现的。在那个年代,皇帝总在微服私访,总与百姓打成一片,大家可以随便跟皇帝开玩笑。
看了这些电视剧,你会觉得“走向共和”是不是太偏激了,“五四运动”是不是有点过分和鲁莽。也许有人会认为,之所以结束封建,只是封建王朝的最后几个皇帝不太靠谱而已。如果要是康熙、汉武,即使仍然封建也不错。
现在的历史或古装电视剧大多在美化历史,在消费历史,利用历史进行可憎的教化,而缺乏应有的严肃的批判,鲁迅仿佛已经从历史中蒸发掉了。
我们先看一看正剧,如《雍正王朝》、《康熙大帝》一类,奴性的、倾尽热情的塑造,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明君以及更多有血有肉的能臣。他们大多勤政,大多爱民,大多无私无畏。比如,雍正皇帝在电视剧中硬撑着有病身体,通夜不停地批奏折。如果,雍正再拿一把牙刷顶着肝部,那你会马上想到雍正是一个焦裕禄式的好领导。而事实上,雍正之所以有病,是因为他常年服食丹药,是个愚昧的希望长生不老的封建时代的瘾君子而已。
在这些王朝正剧中,处处宣传王权、皇权的神圣,处处宣传人们必须服从于封建秩序。他们希望中国以“明君”、“能臣”的方式去创造新的辉煌,这与“五四运动”时代的“科学”与“民主”简直就是背道而驰。闻一多曾说他“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方了”。而经历了五六十年之后,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体,最吸引人的黄金档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生机勃勃,没病没灾的旧社会。
在拍《汉武大帝》时,导演热忱地表示,我们不能忘祖。但忘祖并不等于不去批判,忘祖并不意味着美化与避讳。历史已经被统治者,也就是导演们热爱的“明君”、“能臣”篡改和美化了。现在,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现代的包装,糖衣越来越厚,味道也越来越腻。
在这里倒要表扬一下香港的《金枝欲孽》。虽然这是一部商业性的热门电视剧,但倒比那些讴歌伟大帝王、王朝的正剧更有批判性。在《金枝欲孽》中,皇帝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但他代表的皇权、男权却无时无刻不左右着残酷与压抑的后宫争斗,而一切争斗都是悲惨的,宿命的,没有胜者的噩梦。这里倒有鲁迅所说的“吃人”的氛围。
再说说《红顶商人胡雪岩》,电视剧显然把胡雪岩当成一个大好人,改革实干的新型人才来塑造。但除了他热心实业,讲诚信之外,他的发迹到败落,却从始至终停留在“官商勾结”这一层面之上。胡雪岩的经商之道,很重要的是寻找政治靠山,利用政府资源,建立庞大的政商关系网,他们行贿、分肥,为拉靠山不惜出让妻妾,而这一切都被称为“精明”、“干练”。上世纪90年代初,《胡雪岩》曾经在下海经商浪潮中影响了不少人,这其中受此影响最终走上政商勾结,最终身败名裂的人恐怕也不少。《胡雪岩》多少可以称为官商勾结的入门教科书。
在电视荧屏中还充斥着更多搞笑、戏说风格的历史剧(古装片),与刻意的教化同样有害的是,这类电视剧从草根、民间的角度更广泛地美化历史,愚昧大众。
这类电视剧几乎没有任何智商,编剧以无知的超级想像力塑造了一大堆冒傻气的人物,这些冒傻气的皇帝、冒傻气的王爷,冒傻气的公主、将军、贝勒、师爷、冒傻气的乾隆、冒傻气的和珅、冒傻气的纪晓岚、冒傻气的铁将军阿贵……演员们最终的目的就是牺牲自己的自尊和起码的艺术、历史常识去取悦观众。他们让观众觉得他们比观众还傻,最终导致观众的能力下降,而他们会去拍更弱智的历史剧(古装片)。他们用历史取悦观众、娱乐观众,在他们与观众一起消费历史的同时,使观众对历史越来越不重视,越来越混乱,也越来越无知。在《候车大厅》中,冯班长温习历史时,有一道题是“康熙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冯班长脱口而出说“康熙的主要功绩就是微服私访”。
除了电视剧,电视中的另一路节目也分外迷恋封建帝王将相。在《百家讲坛》中,节目内容大多是清十二帝、明十七帝、项羽、刘邦、曹操、吕不韦等,易中天的《品三国》说白了就是讲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权谋之术”而已。为什么《百家讲坛》不去介绍亚里土多德、伏尔泰、卢梭、爱因斯坦、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为什么不去介绍《美的历程》一类的艺术呢?在《百家讲坛》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高级的猎奇,一个更有学术性的评书,本质仍是消费历史的。
对于历史,宽容不等于美化,尊重不等于崇拜,喜爱不等于滥用。更多的批判会给我们更多的自省与清醒,特别是我们的历史的惰性,负面性是如此之强,我们应该有更多鲁迅的声音,李敖的声音,应该有更多的批判与呐喊。
作者:
戴方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