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女兵:信仰让她们变得如此坚强
2006年10月23日 10:17新华社
相关Tag

★长征中的女性们,是在追求自我的解放和实现,但她们的逻辑是先为社会着想

长征伊始,部队就规定,女战士在长征路上没谈恋爱的不准谈情说爱;谈了恋爱的不准结婚;结了婚的不准生育。但在行军途中,因为某些特殊原因,红一方面军还曾诞生过几个小生命,而“每一次征途中的分娩,都是一段辛酸的故事”。“无论生产状况如何,都逃不脱长征途中生育又舍弃的惯用模式。”

红军曾玉生孩子时正下山,部队后面枪声不绝,速度还慢不下来,最后,曾玉脚下的血一摊一摊了,才在一丛枯草之中生下孩子,后来还和战友们趟隆冬时节冰冷的河水。

此前,这些人大多没真正参军,只有朱德夫人康克清,是长征前唯一指挥过战役的女性。她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长征对她而言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革命的乐观主义可见一斑。

据刘丽丽介绍,行军途中缺粮时,她们就开“牛皮公司”,主营“业务”是“没东西吃时”,把各自吃过的、没吃过的东西数落一遍。“当时大家最喜欢听蔡畅侃,因为她曾留学法国,吃过法国大餐。”行军途中,蔡畅还会给大家唱《马赛曲》;危拱之会唱河南花鼓;李伯钊编《骑兵歌》,跳《水兵舞》;吴仲廉

写得一手好标语……

在红一方面军的女战士中,至今仅有谢飞、谢小梅、王泉媛和钟月林健在,而当年最小的钟月林现在也已年过九旬。刘丽丽曾拜访过钟月林,94岁了,思维还特别清晰。“她说自己最感激共产党,带着她长征,先给了她温饱,再给了她工作,还给了她幸福的晚年。长征中,她们生理上承受的摧残很多。但在整理她们的生卒年月时,我发现她们绝大多数都很长寿。这恐怕得归结于她们单纯、朴实、率真,有精神追求,物质上知足常乐。”

在刘丽丽看来,“现代人有太多烦躁。以生孩子为例,生孩子想要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几家子、几代人围着团团转,坐月子请最好的月嫂……当然,物质水平提高了,讲究一点生活质量未尝不可。但有时候,优越的物质条件容易让人迷失。革命的乐观主义,还原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生活的情趣。而现在人们容易把自我看得太重,一感觉不爽就觉得忍耐不下。长征中的女性们,是在追求自我的解放和实现,她们的逻辑是先为社会着想。但大多数现代人的逻辑,则刚刚掉一个个儿。”

★女人流泪不要紧,但要不掉队。凡事以大局为重,所以她们的人生中每每遇到坎儿,总能过去

“她们不是女神,她们也有七情六欲。”刘丽丽说。“但当年的爱情、婚姻因其特殊的时代,有其特殊性。譬如说,我几乎没看到任何关于夫妻分离互相思念的历史资料。”

“长征,其实也是一段妇女解放的历程。”刘丽丽说,“康克清的解放程度让现在的我都汗颜。她结婚时就跟朱德说,她不操持家务。对女性做不做家务,我个人持保留意见,但不做男性的附庸,在婚姻中保留自我,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爱哭是女人的天性,罗明夫人谢小梅就是一个爱哭的女人。”因为大部队转移时不准带孩子,她不得不把孩子送人。此后想起女儿,谢小梅常常流泪。“一开始,傅连暲看到她老说,小梅啊,一定要跟上队啊。”她是“小脚”,一天路走下来,站都站不住,坐下就开始哭。“但她最终走到了陕北。”

“所以,女人流泪不要紧,但要不掉队。其中,责任心是很重要的一点。”那个年代的人,对待事情无论大小,都很认真。她们连“背饭锅”这样的小事都做得特别到位。“可以说,这些小事成就了她们。写作的过程中,我就特别感慨,她们干吗要翻好几座山,就为筹一口粮。现代人可能会想,饿一顿就饿一顿吧,何苦呢。谢飞还曾为筹粮而被箭射中。”除去责任心,刘丽丽还特别感慨她们都有像邓颖超一样的胸襟,“凡事以大局为重”,所以她们的人生中每每遇到坎儿,总能过去。

钟月林老人在为《她们———三十二个女人的长征》写的序言中说,她们“用行动昭示后人:女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样是事业和生活的强者。”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