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的两大“政治笑柄”
2008年01月29日 08:57《百年潮》 】 【打印
相关标签: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又如,当年9月28日,赫鲁晓夫访美回国后在莫斯科劳动者群众欢迎大会上发表讲话,在谈到访美过程时愤愤不平地说:“在前半段旅程中我们突出地觉察到,好像总是在重放同一张唱片。讲话的人硬说什么我曾经讲过我们‘要埋葬资本家’。起初我还耐心地解释:我说的其实是。我们‘要埋葬资本主义’。意思就是说,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会代替这个过时的社会形态,正如资本主义曾经代替了封建主义一样。”

从上可见,赫鲁晓夫的“埋葬”西方论前后有许多变化。他起先是说要“埋葬”资本家,后来则说是要“埋葬”资本主义;他起先是说苏联要“埋葬”西方,后来则说“要由历史去作决定”,“我们不会去埋葬你们,你们也不会来埋葬我们”,双方“必须共处”;他最后又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但是,不管赫鲁晓夫如何辩解,他始终不能自圆其说。即使是指社会发展规律,一个严肃的政治家也决不会在那样的外交场合用如此粗鲁的语言讲如此敏感的问题。所以,赫鲁晓夫扬言要“埋葬”西方的鲁莽行为,只能成为一个“政治笑柄”和“经典丑闻”,被历史记录在案。

赫鲁晓夫“皮鞋敲桌”的历史真相

《环球时报》2003年2月17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赫鲁晓夫到底有没有用皮鞋敲桌子?》。文章说,美国的多家档案馆没有找到这样的录像资料或照片,当时在场的《纽约时报》记者也“没有看见赫鲁晓夫敲打皮鞋”,只是看见他举起皮鞋摇晃了一下,然后把皮鞋摆在桌子上。文章的结论是:赫鲁晓夫“皮鞋敲桌”的新闻是“美联社首先写出来的,而其他报纸照搬照用”,其实并无其事。然而,文章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仅仅是一种主观推测。难道美国档案馆没有找到录像资料或照片、有的在场记者和服务人员未能亲眼看见,就能证明事情没有发生吗?下面列举三条第一手材料,借以说明此事的历史真相。

“皮鞋敲桌”的当事人赫鲁晓夫,曾在回忆录中谈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赫鲁晓夫说,当年在离开莫斯科去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前,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伊巴露丽请他帮一下忙,要求他“寻找一个机会让佛朗哥政权丢丢脸”,因此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殖民主义问题发言时,强烈谴责了佛朗哥“反动的、残暴的政权”。而当西班牙代表上台进行答辩时,苏联代表团“开始大声叫喊地吵起来”,赫鲁晓夫“甚至脱下皮鞋来敲桌子”。赫鲁晓夫承认,他采取的是一种“不合议会规则的做法”,后来成了“笑话”,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就说我不应当使用这种方法”。赫鲁晓夫还说,“当这位西班牙代表回到座位上时,我们互相讲了一些粗话。”情绪激动地吵了起来,于是,“一名警察向我们走来”,“他不是美国警察,而是属于联合国秘书长管辖的警察,一个彪形大汉,可能是美国人,他走到我们跟前,像一座塑像站到这位西班牙人和我中间”,以防双方“动拳头打起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相关新闻

作者: 王正泉   编辑: 刘志明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