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光还亮着”
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05周年活动在沪举行
11月24日至25日,“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05周年暨第9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金炳华,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翟泰丰,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承志,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宗明,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孙颙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作家张贤亮和冯骥才发来贺词,盛赞巴金先生的“讲真话”精神。开幕式由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主持。巴金之子李小棠及上海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开幕式。
围绕“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这一主题,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国内各地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为期两天的研讨活动。研讨会由上海市作协、复旦大学中文系、巴金研究会联合主办。
巴金对当下文学生态的警示作用
“鲁迅、巴金这批作家,提升我们的灵魂往上走。但现在的作家好像非要把灵魂压下来,压到最低处,大众才会欢迎。他们老是在想,在商业化的背景下生存,我只能写商业的文学。但是不是中国所有的作家都要这样写?知识分子应该用什么样的操守来面对恶劣的环境,如何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关于这些,巴老身上有非常多的话题值得探讨。”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立民说。
研讨会上,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对巴金研究的现状、巴金对“五四”传统的接受和反叛、《随想录》的反思精神、巴金的出版思想与出版理论等各个方面展开研讨。周立民的一席话,说出了巴金那代文人对当下文学生态的警示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要继续并持续研究巴金的意义:“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个商业化的年代,文学环境不比我们现在好多少。但巴金他们坚持着自己的精神品位,坚持严肃的理想和文学追求。他们的书才印1000册,但是他们能够做到半年或者一年重印一次,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同时也获得了相当一批读者的拥护。”
巴老从事出版,扶持青年作家等事迹,对当下也具有对照意义:“一代代作家,甚至到穆旦、汪曾祺,都在巴金编的文学丛刊里出的书,然后一点点走向大众。他有14年的时间在做出版社的编辑,替青年作者改稿、看校样,现在有多少著名作家能够做到?”周立民问。
“我们对巴老进行反思和解剖,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现存的文化生活状态进行反思和解剖。巴老反对低俗化,反对娱乐化,反对作家没有社会责任感,这些言论现在来看还有价值。巨星陨落,光还亮着。巴金永远不会过时。”学者李辉说。20多年前,他就和陈思和合著了《巴金论稿》,并由此进入现代文化人物的研究创作。近日,《巴金论稿》经过修订和增补,以《巴金研究论稿》之名重新出版。“研究巴金不是只讲好话,把他偶像化,更重要的是要还原真实的巴金,研究他身上我们这个时代应该继承的精神。这比简单化的表扬或否定都更有意义。”李辉表示。
“我们开这样的会,包括巴金研究会做各种工作,也是想让大家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巴金,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巴金。”周立民说。“上世纪90年代后,巴老被传媒‘偶像化’了。这不是他希望的,我觉得他一直非常挂念社会,内心充满忧郁和痛苦。”据悉,巴金研究会搜集和整理了大批巴金研究的新资料,包括巴金的日记,他和别人的书信等。巴金研究会把别人写给巴老的信集成《写给巴金》一书,巴金与友人往来手札系列也正在整理中。“‘沙汀卷’已经出版了,下一本是沈从文的,李健吾的还在看。”周立民介绍。这些巴老与文坛大家来往的书信,大多属于首次公开发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资料。他们在信里谈出书的过程,解说自己某一段时期的心态……这些信凸显了解放后中国的文学史,为文学史打开了缺口,增加了细节,会让文学史形象起来。”周立民说。
“五四”话语的框架和共性束缚了现代文学研究
“我们现在研究‘五四’有套框架。但其实‘五四’本身非常复杂。它是各种思想力量、各种西方思潮云集起来构成的。现在把它简单化了。”在“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主题讨论中,评论家陈思和提出这样的观点,“上世纪80年代,我们站在新启蒙的立场上,先界定了‘文革’、包括以前某些文化专制主义的倾向是封建主义,把这样的关系作为理论依据。于是,很多人借鉴‘五四’反传统反封建的精神来讨论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这样造成一种误解,好像‘五四’就是启蒙,‘五四’文学就是启蒙文学。我觉得,我们对上世纪80年代的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五四’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
对“五四”认识的简单化,同时导致了我们对那个时代作家、尤其是对巴金认识的简单化。“我们现在讨论所有的‘五四’作家,都可以用一模一样的话语来解释:反帝反封建,人道主义等等,这套东西可以讲鲁迅、讲郭沫若、讲茅盾、讲巴金。‘五四’话语的框架和共性,束缚了这个学科。这是巴金文学研究走不出去、也是现代文学研究走不出去的一个要害问题。现代文学研究的瓶颈就在这里。这个瓶颈一旦能够打破,现代文学的理论创新就会出现。”陈思和说。
“除了人道主义,启蒙主义等,过去我们忽略了‘五四’的一个重要元素:先锋。”陈思和把“先锋”作为“五四”的一个关键词来解读。“‘先锋’最早是经济术语,18世纪被傅立叶和欧文他们引入空想社会主义。由于这个思想具有前卫性、理想性,所以先锋。而‘五四’中就有个非常出色非常核心的激进思想:先锋主义。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之所以不同于别的作品,就在于他的先锋精神。鲁迅代表了非常核心的先锋思想、以及这个先锋思想所推动的文学运动。而巴金正是其中一个继承了鲁迅的传统,又把先锋精神传播到大众中去的中介。他身上有很多精神是‘反帝反封建’、‘人道主义’这些‘五四’精神所不能涵盖的。”“我们过去常常把作家往既定的传统框架中套。但其实,鲁迅、巴金、老舍等都是溢出‘五四传统’的。我们应该把他们从已经固定化的‘五四’中拉出来,才能看到他们如何用活生生的生命贡献于新文学,贡献于中国社会。”
作为纪念巴老诞辰105周年活动的一部分,由上海市作协、巴金研究会、冰心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巴金冰心世纪友情”展览也于11月24日至30日在上海举行,展示出巴金与冰心的一个世纪的交往与友情,展品中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冰心致巴金”和“巴金致冰心”信件手书各20函。11月27日,北京作家祝勇以“当代思想语境中的巴金”为题,在上海市档案馆做主题演讲。
作者:金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金莹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