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奠基人王助:凋落的机翼
2009年04月29日 08:36中国青年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王助(1893~1965)字禹朋,河北南宫人,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中国首家正规飞机制造厂创办人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奠基人

王助:凋落的机翼

本报记者 林天宏

如果没有王助,美国波音飞机公司恐怕早已销声匿迹。

那是1917年,王助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进入成立不久的波音公司担任总工程师。这个年仅24岁的中国人,很快为公司设计出一架B&W-C型水上飞机。美国海军部认为这种飞机性能稳定,一次就订购了50架。

这份订单,为这家原本即将倒闭的小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57万美元,也为正处于萌芽阶段的世界飞机制造业,开拓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一家美国报纸曾写道:“作为波音第一任总工程师的王助,如同彗星般,将在美国的航空史上发光、闪亮……”

但美国毕竟不是王助的祖国。尽管这架飞机的设计、制造都出自王助之手,美国军方却担心他会偷学“美国最高航空技术”,不允许他进入飞行测试场地。

于是,“为祖国制造自己的飞机”,便成了这个“经受一生中最大屈辱”的年轻人最大的梦想。1918年,王助回国,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福建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

不料,日后的数十年里,这个已在世界航空史上写下重要一笔的年轻人,却再也没有重现在美国的辉煌。他果真如同“彗星”般,逐渐黯淡无光。

他的桎梏太多。当局者并不清楚飞机工业的价值所在,研究制造飞机的经费迟迟未批,他只能利用原有的造船设备与技工。专业飞行人员也很缺乏,王助于1919年制造出的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由于找不到合适飞行员,只得由仅有数十小时飞行经验的华侨担当。

这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在试飞时,由于操纵不当,这架凝聚了王助一年心血的飞机失速坠水,人存机亡。

由于史料匮乏,我们已无法得知王助当时的心情。但当时的海军部长陈绍宽,却为这场悲剧留下一个颇为合适的注脚。在报告中,他写道:“该处所造飞机无人敢飞……”

此后十多年间,王助也力图证明自己。他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5架,还一手培养出数百名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其中就有日后大名鼎鼎的钱学森。他将其招揽到手下工作,并亲自写信向政府推荐。

但时局动荡,经费紧张,马尾制造的飞机始终未投入成批生产。1931年1月,工程处迁到上海,并进海军江南造船所,1937年移至湖北宜昌,后来又退到四川成都,改组为第八修理厂,最终解体。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成都建立中国航空研究所,王助任副所长。此时,他已是当时中国航空制造业等级最高的官员之一,却始终亲自参与飞机设计,他的办公室并没有办公桌,只有一张长长的绘图桌,每天都铺满图纸。

他差点又创造了一个奇迹。1946年,王助研制出一架巨型滑翔机,可以装载30名伞兵或同等重量的货物,而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同类飞机,只能装载10余名士兵。

只是此时,抗战已经结束,这张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滑翔机图纸,就此被锁进保险柜中,不知所终。

王助最终的命运,也与这张图纸颇为暗合。1955年,撤往台湾的王助,再不能从事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中国飞机制造业。他在一所大学担任教授,讲授航空工程,随后患病,咳血不止,郁郁而终。

还是波音公司记起了他。2005年,工作人员在检索公司史料时,意外地发现一个签名为“TWang”的创办者。经过多方求证,他们终于“发现”了王助。

如今,位于西雅图的波音博物馆里,陈列着有关王助的资料、照片,和一块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铜匾。那张年轻的面孔,面对镜头,流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那个时候,他正站在世界飞机制造业的最前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林天宏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