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婚姻一世情:胡蝶之女与李宗仁的忘年之恋
2008年09月20日 13:27中国新闻网 】 【打印

李宗仁与娇妻胡友松

胡友松

王曦女士原名胡友松,她是李宗仁先生黄昏恋的夫人与伴侣。

1966年7月26日,27岁的胡友松与75岁的李宗仁在北京正式结婚。他们的结合虽然跨越了48个春秋,但他们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却相依为命,度过了狂风暴雨的九百余个日日夜夜,直到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以78岁高龄离去。

1990年3月9日,胡友松以王曦之名,孤独一身来到李宗仁先生的家乡、故里,以寄托多年的哀思。

女士多次改名换姓

这天,王曦到达桂林车站后,直奔向山下的去峰寺陈列馆,当时市文物工作队初创的“李宗仁文物陈列室”设在这里。陈列室预先已收到她捐献的文物,得到充实。我们在这里迎候着她的到来。

我们已有书信往来,但这是首次见面。见面后,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挑的身材,娇美的鹅蛋脸,白皙的面容,道地的京腔,快人快语,外着风衣,落落大方。

早就听说她是多次改姓换名,令人奇异。此次见面,我不免问起了个中缘由。她坦然地回答:我最初的名字叫若梅,是在南京时我生母取的。从字义上可知,母亲是希望我像梅花般能经得起人生的风霜。后来,当我还记不清姓什么时就成了孤儿,父母亲人都惨死在日寇的大屠杀之中了。4岁时,曾是张宗昌的胡姓姨太太流落南京,做家庭老师,收养了我。1947年随她去了北平。上中学时,我的生活非常艰难,便自取友松为名,勉励自己能像松柏那样坚强。1959年20岁时,以胡友松之名毕业于北京第三护士学校,踏入社会,也以此名进入李宗仁的生活中。但是,当善解人意的德公知道了我的不幸身世后,都以若梅相称,相处近3年,使我重又恢复到童年的温存中。1973年从湖北沙洋农场劳动改造回京后,力图清除那些痛苦的回忆,改名换姓为王曦。

原来,她数次的易名变姓,正是反映了她特别的经历。

要为故人看活人

王曦来到桂林后,一切都感到迫切,她对我提出了在桂日程,希望能看到德公的原配李秀文女士,要去凭瞻文明路德公的官邸,要去两江德公故宅寻找“养鸭子”的地方,还要求立即参观有她一份爱心的德公文物陈列室……就是没有要求去游览漓江与阳朔。

她告知,自从她与李宗仁结婚时起,亦从人称,尊称李宗仁为“德公”;李宗仁的旧友与部属则多称她为“少夫人”。这样的称呼,使大家都很开怀。

谈到要去看李秀文,王曦说:我与德公生活了两年半,还不知道有位原配夫人健在,李秀文的名字是在1973年春节前夕才听说的。那时有人传闻,李宗仁的原配夫人李秀文要回国了!这爆炸性的消息传来,我还认为是谣言。

但王曦又说:我很感激老夫人的出现。是因为她要回国,才使我得以早早结束了在沙洋农场“五七”干校的劳动改造,所以对老夫人一直萌生着潜在的感激之情。此次来到桂林,我一定要去看望老夫人。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级台风   王曦   德公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萧舟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新闻图片花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