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清朝] |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14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为太宗皇太极异母弟。据说多尔衮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曾有意将其作为自己的汗位继承人。清祟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猝死,年甫6岁的福临即位,由多尔衮及济尔哈朗共同辅政。顺治元年(1644)五月,多尔衮率大军进关.同年九月被封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十一月,又称皇父摄政王,掌握军政大权,成为清的实际统治者和最高决策人,堪称实际上的皇帝。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的母亲大妃乌喇纳拉氏被逼殉死,不满十五岁的多尔衮当然无力争夺汗位。在皇太极时期,年轻的多尔衮作战勇敢机智,很快以其卓越的战功、出众的才干和对兄长皇太极的忠心,超越几位兄长,被封为睿亲王。当皇太极去世以后,再次出现皇位之争时,很快就形成了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两派的严重对立。双方都握有重兵,多尔衮有两白旗的支持,豪格则有两黄旗的拥护,一时间剑拔弩张,各不相让。但是双方又各有顾忌,一旦刀兵相见,血溅朝堂,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后,在五大臣会议上,多尔衮审时度势,拒绝了拥戴者对自己的推荐,提出由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继位,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此议得到各方认可,既然立的是先帝之子,两黄旗大臣也无话可说,于是诸王大臣盟誓效忠,从而避免了在明亡前夕的关键时刻清王朝内部的分裂和相互残杀。多尔衮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却在粉碎政敌豪格皇帝梦的同时,大大强化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几个月后,多尔衮敏锐敏锐地抓住时机,接受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请求,亲率大军入关,击败刚刚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举占领北京。顺治元年(1644)九月,奉迎两宫皇太后和幼帝福临入京,定鼎中原,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分兵南下继续征战的同时,他又取法于前明,制定各种内外制度。多尔衮总揽朝纲,尽心王事,在明清王朝更替的历史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权势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称号由“叔父摄政王”进为“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等于是太上皇了。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死,终年39岁。据外国传教士记载,说他“八成是因打猎跌伤致死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堕马摔伤,促使风疾加重,最后死于心血管病。死讯传到京城,满朝震惊,顺治帝下诏“臣民易服举丧”。多尔衷的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率领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更易缟服.到东直门外五里迎接。顺治帝发下《摄政王多尔衮甍逝诏书》、称:“昔太宗文皇帝升遐之时,诸王群臣拥戴皇父摄政王。我皇父摄政王坚持推让,扶立朕躬。又平定中原,混一天下,至德丰功。千古无两,不幸……以疾上宾,朕心催痛、率土衔哀,中外丧仪,合依帝礼”。后又下诏,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元妃为“义皇后”。无冕之王生前未能称君,死后终于被尊为义皇帝。
顺治八年(1651)二月二十一日,距多尔衮死后还不到三个月,顺治帝为巩固亲政后的皇权及至高无上的尊严,借多尔衮政敌苏克萨哈、济尔哈朗等人的首告和揭发,诏示中外,公布多尔衮罪状.指出多尔衮“逆谋果真,神人共愤,谨告天地、太庙、社稷,将伊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夺”。据外国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当顺治帝“发现白己的叔父活着的时候.怀着邪恶的企图,进行过暧昧的罪恶活动,他十分恼怒。命令毁掉阿玛王(即多尔衮)华丽的陵墓,掘出尸体,……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也化为尘土”。并且把睿王府废了。还将多尔衮的亲信大批处死或贬革。
相关新闻
作者:
雷永春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