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锦云:搀扶毛泽东走过最后岁月的年轻女子
2008年02月26日 09:46南方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是谁,陪伴着毛泽东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谁,护理着八旬老人毛泽东走完了他生活中不寻常的最后旅程?

这个搀扶着年老体弱的毛泽东的年轻女子,又是谁?

在毛泽东的晚年,有谁能站得那么近?有谁能那么容易接触他?在毛泽东的晚年,有谁可以轻易看到他?有谁可以随便和他聊天说话?

那么我们听听:她听说了什么?她看到了什么?她经历了什么?她——能告诉我们什么?

最后的陪伴

如果查看一下1976年9月13日的各家报纸,你就会发现在给毛泽东守灵的一长串名单的末尾找到最后一名守灵人:孟锦云,一个陌生的名字。

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姑娘孟锦云(左一,着空军军服)却和一代开国元首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共同度过了毛泽东八十多年非凡人生中最后的489个日日夜夜,成为了毛泽东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没有任何的背景,怎么会在毛泽东的耄耋之年传奇般地来到了他的身边?是偶然?是机遇?是有缘?

初见“领袖”

孟锦云是个湖北姑娘,1948年出生,几乎是毛泽东所“缔造”的共和国的同龄人。12岁就考入了空政文工团,成为了舞蹈演员。1963年4月,孟锦云还不满15岁。但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身材苗条,皮肤白晰,特别是双眼明澈如水。被选上到中南海“出任务”。

那时,中南海经常为中央首长们举行舞会。几乎每周一、两次。军队文工团不需政审,调动容易,姑娘们又年青、漂亮,所以经常被调去“完成任务”。由于文工团里经常去的“老同志”渐渐有的结了婚、生孩子或演出任务忙,因而上级决定选一些小学员进去见习见习,而小孟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出任务”,小孟的心禁不住砰砰地直跳:紧张、兴奋、好奇、胆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小孟和七、八个文工团员早早地换上便装。晚上六点钟,她们坐上了一辆中南海派来的吉普车。路上大家一言不发,各自的心情心照不宣。车从北门驶进了中南海那道多少年来中国人向往而又不可逾越的神秘的红墙…

姑娘们在一个古建筑物门口下了车,延着一道长廊轻轻地走着,忽然看到一个敞开的大红门,门上横匾三个醒目的大字:春藕斋。她们被领了进去。小孟紧张极了,眼睛如饥似渴地、悄悄地张望:这里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水晶宫”,更不象故宫里的金銮殿。这是一个恬静的大厅,光线柔和,四周的沙发、软椅干净得一尘不染。大厅本身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但内部装修又是现代化的:各式浪漫美丽的壁灯、象瀑布一样的白色落地帷幔、闪着腊光的暗黄色地板……这一切对于小孟来说是那么新奇、陌生,又是那么亲切、吸引人。

相关报道:

毛泽东秘书田家英自杀事件揭秘

胡乔木:敢于否定毛泽东

一次显露毛泽东刘少奇分歧的寿宴

毛泽东临终前的心态

毛泽东临终遗嘱真相(组图)

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浪漫“试婚”(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