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的“庐山恋”
2008年06月18日 15:21党史博览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酒就算了,还是罚诗吧。如何?”林伯渠说道。“罚诗就罚诗,不过有个条件,你得和一首,觉哉当裁判,难道还怕你不成?”董必武气宇轩昂地说道。林伯渠慨然应战。三老都是“怀安诗社”的大将,常在一起唱和,现在又较上劲了。

于是,谢觉哉定规则:由仙人洞石圆门至十几米远的御碑亭,走一个来回,就要作出诗来。董必武毫不犹豫,拄着拐杖向御碑亭走去。等他转身回到起点时,一首七律《初游庐山》已脱口而出:“庐山面目真难识,叠嶂层峦竟胜奇。乍晴乍雨云出没,时高时下路平陂。盘桓最好寻花径,伫立俄延读御碑。如许周颠遗迹在,访仙何处至今疑。”

在众人一片叫好声中,林伯渠也拄着拐杖上路了。等他回来,一首《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已孕育成熟:“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呈奇。崖拥翠松几日月,云如沧海起陀陂。清泉终古漏仙洞,花径何人写石碑。栗里先生(指陶渊明)留雅韵,桃源是处不须疑。”众人听了,又是一片喝彩声,嚷着要谢老打分。

谢觉哉捋了捋胡子,说道:“二老的诗正暗合了古人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千秋,可相互媲美!”

董必武谦虚地笑着说:“由来作诗容易和诗难,林老能即刻和出如此高水平的诗,我甘拜下风。”林伯渠马上接着说:“还是董老诗意高雅,给我以启发和感染,我也是甘拜下风呀。”谢觉哉说:“庐山七月最可人的是夏风,我们都甘拜‘夏’风吧。”众人大笑,兴尽而归。

当晚,便有好事者将此事报告给了“怀安诗社”的另一员大将朱德。朱老总一听就来了兴致,嚷道:“赛诗啷个不喊我?没得道理嘛!秀才见了兵,有理也讲得清嘛。”嚷归嚷,朱德还是和了一首《和董必武同志初游庐山》:“庐山面目何难识,扬子江边一岭奇。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行游险处防盲目,向导堪称指路碑。五老峰前庄稼好,今年跃进不须疑。”陶铸听说此事后,也很快写了一首和诗《和董老游庐山诗》:“庐山面目谁能识?尽在烟云变幻奇。偶见晴空飘白练,忽惊树杪涌清漪。朱陈(指朱元璋、陈友谅在庐山脚下大战之事)往事增惆怅,白李(指唐朝大诗人李白、白居易)遗诗添彩姿。最是劲松绝壁立,崇高风格不须疑。”

陈毅笑谈“三段论”

陈毅第一次上庐山是在1961年10月上旬。

20世纪60年代初,外交部经中共中央同意,决定组织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代办及其夫人到庐山参观访问。当时兼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副总理,于1961年10月上旬亲自去庐山作前期考察和布置接待工作。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