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21岁时的“学籍档案”惊现芷江(图)
2008年05月28日 11:28文史博览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同时芷江又是匪患猖獗之地,1949年 10 月 2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 47 军140 师曾用了一年零 4个月的时间,才将匪患肃清。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局面当中,共产党领袖的“学籍档案”竟得以幸存,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学籍档案封面上的“胡临川”是何许人呢?众人分析,应为该学籍档案的原始拥有者。随后在学生一览表第十二页的二年级五班第九行中得到了印证:胡临川,别甫“登瀛”,年龄 22 岁,住址为芷江县西乡便水智字团温乐人,通信联系处为芷江县城北街胡氏祠堂。

毫无疑问,学籍档案是芷江籍学生胡临川从湖南一师带回的。但胡临川为何许人,却无人知道他的具体情况,遍查芷江史料,均无记载。那么该件“学籍表 ”又是如何由“寻常百姓家”进入芷江档案馆并得以妥善保管的呢?

带着这一疑问,唐召军经过调查后认为,不排除有下列几种可能:一是胡临川本人或其子孙曾在国民党政府组织或教育界任职,也可能是地方上有钱有权有势的地主乡绅,家族或家庭的所有财产,包括书刊报纸在内,在解放初期被没收充公了;二是该县档案馆建立后,这些书刊报纸就被当成国民党资料成堆成捆地移交到档案馆,没有详细登记,更没有细看其中内容;三是由于当时负责接收整理这批档案资料的县档案馆工作人员,虽然政治上绝对可靠,但因文化程度不高,以前从未接触过档案,经过简单培训就“速成”上岗了,对什么是“档案”,什么是“资料”分得不是很清楚;四是可能时间仓促,建档时只看封面标题或落款,将接收进馆的档案资料按机构名称来分类,因而将该件档案当成民国教育资料混装成卷编号后,就“刀枪入库”而不闻不问,以至于数十年过去才得以“拂去泥沙始见金”!唐召军说,是因为编撰《指南》,这册珍贵的毛泽东“学籍档案”才得以重见天日,否则,不知还要在那浩翰的档海里沉睡多少年!(文章来源:《文史博览》2008年第1 期)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