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在下野前对国军战败原因的检讨
2009年04月02日 11:18《先锋国家历史》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蒋介石] [解放战争]

下野后的蒋介石与家人在老家溪口

推责

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结束,迫使蒋介石必须暂时走下权力舞台,退居幕后。惟一可惜的是,蒋先生似乎不能从战场上一连串的失利惨败中,记取教训,深自悔惕,反而在其日记中频见各种遁词。比方他在日记中,竟把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责任,推卸给斯大林、马歇尔、俄国人、美国人、英国人…,而未见词组只字对自己领导风格缺点国民党当局政经决策诸多失措之反省。他说:“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而乃失败于俄史(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实失败于美马(马歇尔),盖以马歇尔误听俄共之宣传与英国之中伤,对于其本国之利害与中国之存亡,以及太平洋之安危与全世界人类之祸福,皆置而不问,而唯以个人一时之爱恶,专泄其私愤,今后第三次世界大战之悲剧,已不能免,马歇尔实应负其全责也。”

对于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纷纷变节投降,蒋先生似乎亦不能痛彻反省,何以部属志节不坚?何以高级将领不服从指挥?何以大部队纷纷叛变?不论究其关键因素何在,反而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傅逆之投匪又使我多得一经验,即凡已投降一次者,而其将来对其他敌人亦无不可以投降,凡已叛变一次者,而其将来亦必有二次三次乃至无数次之叛变。为文武干部者,能不慎始自爱,时加戒惧乎哉!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将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乃至无所不为矣。”蒋介石所谓“已投降一次……将来亦必有二次三次乃至无数次之叛变”的论调,日后更无限上纲,成为台湾时期蒋氏父子冷落降将、甚至排拒降将不准其入境台湾的理论依据。蒋先生不以能力拔擢人才,纯以主观思维判夺忠奸,引为任用官吏之准据,难怪有蒋氏宁用奴才不用人才之讥。

(作者简介:王丰,台湾知名传记作家,蒋介石家庭传记历史权威,著有《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宋美龄的美丽与哀愁》、《蒋经国情爱档案》等15部作品。)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