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在下野前对国军战败原因的检讨
2009年04月02日 11:18《先锋国家历史》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蒋介石] [解放战争]

1949年1月下旬,蒋介石与孙科(右一)在浙江奉化妙高台。蒋介石在1月21日宣布“引退”,回到故乡,在此接待许多国民党要员。资料图片

内战,从历史进程而论,从国民党的立场观之,它是“五次围剿”的后续篇章。而从共产党的角度观之,它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延长,所不同者,“长征”是“你打我跑”,打的是一场极端不利的内线作战。而抗战胜利后的内战,战场形势从内线作战,逐步演变成了外线作战,“你打我跑”的情势也慢慢主客易位,变成了“我打你跑”,共产党打,国民党跑。

蒋介石从黄埔建军、北伐、中原大战、江西至陕北剿共,以迄抗战,凡三十年间,无日不在用兵,无日不有胜负,战场上不管是怎么赢的,蒋介石终归还能撑持到最后。只是,内战战局无论是战略形势或是战术格局,均大异于“五次围剿”时期,内战战况不仅首鼠两端,狼狈不堪,更让蒋介石痛觉惨败与羞愤。

检讨

蒋介石在一九四九年元旦,总结一九四八年的内战形势,作了以下之检讨:“先是上年十月间东北战局失利,锦州长春沈阳相继沦陷,林彪股匪大举入关,平津形势危急。而在鲁苏两省境内之陈毅股匪,则于上年九月下旬攻陷济南,略加整补后,复倾巢南侵;与豫东之刘伯承股匪遥相呼应,分途进犯徐州。迨碾庄一役,我第七兵团黄百韬司令官壮烈殉职,其所部亦牺牲殆尽,旋宿县失守,津浦铁路南段为匪军切断,徐州陷于孤立,我军以处于内线作战不利,乃于十一月杪,主动撤离徐州,由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杜聿明副总司令率领第二兵团(邱清泉)第十三兵团(李弥)第十六兵团(孙元良)及各机关团体,向徐州西南转进,以期由永城地区南下,与蚌埠等地之我军会合,协力堵击共匪,但我军撤出徐州后,前进途中,迭遭匪军以人海战术猛袭,并依据各村庄与道路要点构筑工事顽抗,更在我军防地以外挖深沟数道,重重包围于萧县永城间地区。我军补给中断,粮弹缺乏,所有接济,全赖空投。又值严冬季节,连日雨雪,空投无法实施,官兵饥疲已极,除孙元良兵团已先行突围,仅司令官及少数随从人员得以脱险外,其余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现尚困守于陈官庄、青龙集等地。而由阜阳东进增援之我第十二兵团(黄维)则在双堆集附近,遭遇匪军围攻,自上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至十二月十五日止,与匪军激战二十余日,卒以牺牲重大,弹尽粮绝,而于十五日夜实施突围,除胡琏副司令及一部份官兵得脱险归来外,其余均下落不明。我军既迭受严重之挫折,一时人心恐慌,京沪震动。”(注:国民党战史中,对解放军或共产党均以“匪”称之,为征史实,未作修改)

然而,京沪地区与住在南京黄埔路官邸的蒋介石,真正感觉到“震动”,是接连两场大战役的溃败。在一九四九年元旦过后一周,根据国民党当局的战史记载,一月七日,天津外围解放军开始全面进攻,与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第八十六军等部展开激烈战斗,解放军以人海战术冲进天津市区,双方进行巷战,到一月十五日,天津沦陷。……林彪主力陷天津后,复攻向北平,此时,聂荣臻主力亦由张垣东进,并不断向北平城内炮击,迫胁北平。

在另一条战线,令蒋介石焦头烂额的徐州战局,情况发展闻之更如刀割。国民党军的战报记载,徐州“剿匪”总部……迄(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我第二兵团向南出击,稍有进展。惟十九日后,即雨雪交加,空投补给无法实施。虽至民国三十八年元月五日无甚大战斗;但官兵饥寒交迫,已极困顿。六日匪复全力再兴攻势,并施放毒气,迄十一日邱司令官等以下官兵大部壮烈殉国,残部突围。徐蚌会战至此结束。(注: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

蒋介石在总结一九四八年战局时,简述了徐蚌会战当中,解放军的战术运用,他说:“……我军撤出徐州后,前进途中,迭遭匪军以人海战术猛袭,并依据各村庄与道路要点构筑工事顽抗,更在我军防地以外挖深沟数道,重重包围于萧县永城间地区。”然而,国民党的战报则详述了解放军在徐蚌会战中神乎其技的战术运用,解放军运用的这套战术,把国民党军“死锁”在重重包围圈当中,导致国民党军在徐蚌会战几几乎全军覆没的命运。国民党方面的战报详述了徐蚌会战中,被解放军包围战斗的惨状:匪于包围作战中,利用星罗棋布之村落地带,作纵深约五公里以上之配置;依村庄大小,以最小限兵力占领。掘壕通至村外,使甲村与乙村构成交叉点;虽飞机轰炸,战车冲击,炮兵射击,均不易奏效。必须以步兵逐村强攻,每占一村,伤亡不少。故一个部队每连续攻克一至二村,几已无力再战。反之,匪前线失去一村,阵后即再占一村,始终保有原来之纵深,而无法突破。终致弹尽粮绝,覆没于匪人海战术中,此种教训,殊堪记取。……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