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70年的祭奠:抗战航空烈士莫仲荣(图)
2008年12月05日 09:48来源:《文史博览》2008年第11期 】 【打印
相关标签: [抗战]

莫仲荣烈士

莫仲荣烈士的亲属在烈士墓碑墙前

2008 年5 月26 日,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来自广东的莫家五口人,站在一块黑色花岗岩石碑前,献上了一束百合花,默默地站了很久。

这里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公墓,沿石阶而上,最高处是一组碑群,叫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主碑形似飞机两翼,周围呈扇形排列着30 块黑色花岗岩副碑,宛若战斗机群纵横有序的编队。

副碑上清晰地刻着3304 个逝者的名字,他们全部是牺牲于二战之中,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而血染长空的空军英烈。而莫家人祭奠的主角,也是其中一员。石碑上刻着他简单的信息:莫仲荣,中尉,广东番禺,一九一八年一月十四日--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70 年前的别离

1938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次年,24 岁的香港敦梅中学英文教员莫赞龙,悄然回到广州北山村的家中。

莫赞龙告诉家人:"我已经报名参军了。"亲人们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于是以异常激烈的态度反对他。莫赞龙是家中的长子嫡孙,为了培养他成才,父亲变卖了家里大部分田产家当,送他去香港读书,从小学到大学,他接受的都是一流的教育。

莫赞龙也不负期待,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大学毕业后,顺利找到了一份体面安逸的工作,这让家乡的亲人们感到自豪而光荣。但突如其来的这个决定,意味着全家人多年的心血与付出,极有可能付诸东流,更何况他已经有了年轻的妻

子,和一个不足两岁的儿子。但莫赞龙毅然决定北上。为了顺利参军,他甚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与生辰。从此,香港少了一个出生于1914 年的普通英文教员莫赞龙,而南京的黄埔分校,则迎来了它第12期学员中的一员:出生于1918年的广东青年莫仲荣。

现存资料留下了极少数关于莫仲荣的记录:在进入黄埔军校后不久,他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国空军官校;1941 年,在经过层层选拔与测试之后,他又入选中国空军第一批赴美受训的49 人名单之中。

而在第一批之后,相继有五批共计三百余名空军官校学员赴美国和印度接受了严格甚至严酷的飞行训练。回国之后,随即被编入由美国人陈纳德领导的十四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团",成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最核心力量,也是立下卓越战功的"飞虎队"的中坚力量。

"那时候能被选拔出来的,几乎全部都是家境殷实、文化水平高、身体素质棒的一流青年。"一位中国航空史的研究者如是说。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