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共“人海战术”背后的秘密
2008年05月14日 08:44《同舟共进》杂志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黄仁宇先生的回忆录《黄河青山》讲述的一个细节引起我强烈的兴趣:林彪当年如何用“人海战术”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人海战术”的背后

读到书中有关林彪的“人海战术”那一段时,我发觉事情并没有太超出我的想象。黄当时作为郑洞国将军的副官前往东北参加接收工作,恰好赶上1946年5月四平街战役结束。他写道:“我们抵达前线时,刚好是战役结束后没几天,看到铁轨旁和田野里散布着无数的尸体。一位新一军总部的参谋对我形容何谓‘人海战术’。他说:‘他们会在前线摆出一千人,但空间只有几百码宽,通常只能容下一个连。你会想:这些人不傻,他们只是疯了!但让我问你:你可以砍杀多少人呢?四百、五百或甚至六百?你把这些人打成碎片,可是这些人的后面还有数百人在那里。相信我,他们绝对可以收拾你和你的机关枪!’”至于为什么这些士兵能如此效命,黄相信林彪使用了“残忍”的手段,他为此引述了战役结束后投奔到国民党一边来的林彪部队的一个作战参谋的说法:“林彪对自行撤退的将领处以唯一死刑,有一天他就下令枪决两名连长。”

黄的这段描述,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并非亲历亲见,而是“道听途说”。这并不是说黄听来的事情一定不可靠,而是说当黄不再以一名国民党军官,而是以一名历史学家的身份来写这本书的时候,使用这种听来的资料理应更加谨慎。因为,类似的说法,在国民党人当中曾十分流行,但未必十分准确。记得以前在台北国史馆做韩战问题的报告时,有听众提问:听说中共作战主要是用俘虏在前面打冲锋,出兵朝鲜,也主要是担心几百万国民党军的俘虏不可靠,因而要把他们派去朝鲜送死?

中共士兵是作战勇敢,还是被逼送死?站在不同的角度,难免会有不同的回答。历史学家必须深入考察表象背后的具体原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士兵尸首横陈归结为林彪“残忍”。毕竟,稍有军事史研究经历的人都会了解,在当年,枪决作战中不听命令、“自行撤退”的军官的,并不只是一个林彪,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将领同样如此。

关于“人海战术”,其实在美国作者描写当年中共军队在朝鲜与美军作战的书中也有写过。经历了与德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大规模战争,同时受过严格单兵作战训练的美军官兵,注意到战争初期一些部队的中共士兵不顾美军优势炮火的打击,前仆后继,一波一波地发起冲锋,以致尸横遍野的情景,也曾形容中共军队这种战法是“人海战术”。但严格说来,这种“人海战术”的战法并不是中共军队作战的一种范式或主观意图使然,它具有复杂得多的历史背景。从根本上说,这其实是部队装备长期落后,影响到战术落后的一种反映。中共从1927年建军伊始,就是一支典型的农民武装。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共部队的主要作战武器都是从各种不同渠道得来或缴获的制式不一的长短步枪,自动火器数量很少,火炮几乎没有,甚至连所有武器使用的火药,都是杀伤力有限的土制黑色炸药。这也是中共为什么始终不打正规战,坚持打游击战的一个原因。

中共靠什么提高部队士气

其实,当我们把当年国共内战中中共军队的作战能力当成一段历史来研究时,与其笼统地谈论林彪的战术如何“残忍”,不如换一个角度,深入探讨一下林彪的军官和士兵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听从那些“残忍”的命令,一上战场就“疯了”?黄仁宇先生在书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说明抗战结束后的国共内战,但很遗憾,他并没有讨论两党军队之间的差别,以便说明中共为什么只用了3年时间就在军事上由弱变强,一举打败了国民党。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