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访印:周恩来舌战群儒 陈毅怒骂发难记者
2007年12月29日 10:46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周恩来] [陈毅]

1960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两年后中国军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发起还击,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的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尼赫鲁心事重重迎客人

1960年4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阴云密布,细雨霏霏。

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尼赫鲁站在国际机场贵宾厅宽大的落地窗前。他身着长袍,棕色的脸庞上嵌着一对黑亮的眸子,微微翕动的嘴唇不知在自语些什么。除了一头华发和唇间黑白相杂的胡须,谁也不会相信,他已是71岁高龄了。

尼赫鲁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印度的独立解放事业,先后5次被捕入狱。他和圣雄甘地一道,将印度各党派、各阶层、各种宗教信仰的民族团结到一起,终于赢得了印度的独立。随后,他又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在美、苏两个对峙集团的夹缝中,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

1955年的万隆会议,达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一道,极力倡导并通过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亦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

此刻,他在等候一位贵宾,一个老朋友。这人就是5年前在万隆会议上,曾和他并肩站立,向世界呼唤和平的周恩来。

尼赫鲁的心情是痛苦的。两国间的边界纠纷已经持续了10年。50年代初期,他曾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而呐喊。当然,他也期望在“友爱”的热流中中国能够在边界争端中做一些让步。然而,遗留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几十具中国和印度士兵的尸体,把他从一厢情愿的迷梦中惊醒了。

外交部一位官员匆匆走到尼赫鲁身边,轻轻地说:“总理先生,周恩来的专机准时从仰光起飞,再有10分钟即可到达。”

尼赫鲁微微颔首。万隆会议前后,尼赫鲁曾4次会见过周恩来。他敏锐地感觉到,周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交家,具备一个伟大领袖应有的、全部的优秀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和他好好谈谈,也许他会理解自己的苦衷,缓和边界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可是,他会命令军队后撤吗?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