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物:陈赓,将军何处不战场
2007年11月17日 11:26文汇报 】 【打印

待日军后卫部队也钻进了伏击圈时,陈赓一声令下,霎时间,平静的山梁变成了一座火海,成百上千颗手榴弹蓦地在敌人的头上和脚下齐声爆炸,横飞的弹片,闪闪的火光,连同滚腾的硝烟与尘土,一下子把长长的日军队伍和公路都吞没了。“冲呀!杀呀!”战士们大喊着从工事里、草丛中飞奔出来,冲进敌群,用刺刀、大刀、长矛奋勇拼杀。在这个“独木桥”上短兵相接的战斗中,红缨枪显出了它特有的威力,到处可见枪尖白光闪烁,枪头红缨飞舞。

日本兵全被打懵了,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八路军,许多人还没弄清方向就被打死打伤,剩下的企图组织抵抗,但在这狭窄的地形上,根本排不成战斗队形。

枪声停息,公路上全是日军尸体。陈赓拿起缴获的照相机说:“我们可以拍些照片,给报纸、杂志发表,让全中国、全世界知道,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下场!”

战斗在下午4时结束。整个神头岭伏击战(含第七六九团对黎城的袭击战),共毙伤敌人1500多名,俘获10余名,俘获骡马300余匹及其他军用物品。黄昏,三八六旅撤离神头岭,敌人并未发觉。第二天潞城敌人前来增援,先是飞机炸,继而大炮轰,把神头岭上的死人死马和烂武器炸得一塌糊涂。

很久以后,陈赓提起这次战斗,还非常高兴地说:“那次部队的确隐蔽得很好,事先连老百姓都没有发觉。”

三八六旅越战越勇。4月15日,在粉碎日军35000多人的9路围攻中,陈赓奉命沿浊漳河两岸平行追击敌一个联队时,在长乐村白草仙附近,不待后续部队赶到,即不失时机地命令七七二团、七七一团相对突击,将敌截为两段,日军人马辎重累积河滩,死伤达千余人。下午三时,敌人增援步兵约三个联队、炮兵一个大队、骑兵数百,向七七二团主阵地实行反突击,被我有组织的火力杀伤。七七二团十连同十倍于自己的鬼子浴血激战,最后全都壮烈牺牲,而驻扎在大道旁高地上的国民党第三军却按兵不动。为避免过大伤亡,寻敌弱点再击起见,陈赓命部队主动撤退。

长乐村一仗,共毙伤俘日军2200余人,各路进攻的敌人闻风丧胆。捷报迅速传遍全国。在八路军各部及友军的打击下,长治周围各县城相继收复,日军师团司令部放弃长治,从此,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940年1月,陈赓率三八六旅进入太岳区,与薄一波的决死一纵队,击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对岳北的进犯,粉碎了日军的多次围攻,包括1941年9月日军3万兵力的“铁壁大合围”,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1941年,陈赓被任命为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治委员。

太岳腹心地区的沁源县城,已被太岳区军民建成繁荣的中心市镇。1942年,日军秋季“扫荡”后,占领了沁源县城,修碉堡,建据点,准备搞“山岳剿共实验区”,以达到中心突破,向外逐步蚕食根据地的目的。陈赓和薄一波商量,集中兵力强攻肯定可以夺回沁源,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还会得而复失,不如扬长避短,广泛发动群众,对沁源敌人进行持久围困战。沁源县是老根据地,群众积极响应,空室清野,15000多人离家走进山区,开荒种粮。参加围困的军民响应“一天杀一个鬼子”的号召,伏击敌人运输队,对进村敌人开展地雷战,断敌水源粮源。沁源县城远远望去如同一座死城。日军被围困整整30个月,1945年4月11日,不得不逃出沁源。

斗智军调组

1946年3月21日,陈赓到达太原接任军事调处执行部太原执行小组中共代表。3月初,阎锡山派出阎、日军3万余人,在白晋铁路沿线向解放区大举进犯,还让日军旅团长指挥作战。八路军缴获了日、阎的联合作战命令,揭露他们勾结日军挑动内战,阎锡山却矢口否认,还叫御用报刊造谣“增援之共军中,有武装之日人300余参加作战”等。 

为了查明真相,经陈赓提议,3月23日,太原执行小组乘火车来到白晋铁路北段祁县境内的来远镇。阎军惧怕执行小组实地勘察,连夜埋了地雷,企图恐吓阻止。执行小组才走出镇子100米,就踏响了一颗地雷,炸伤3人,陈赓纵队的作战科长王兰亭伤势过重在医院逝世,陈赓也险遭不测,引起一些人的恐慌。陈赓不怕恫吓,拿着军调部的旗帜,冒着弹火纷飞,到火线去制止阎、日军向八路军阵地的进攻。陈赓在阎军炮兵阵地上抓住一个日本兵,举起相机就对准他“咔嚓、咔嚓”按了几下快门,然后把这个吓得失魂落魄的鬼子兵带回来远镇,作为阎军留用日军进攻八路军的证据。后来提起这件事,他哈哈大笑:“其实我的相机里没装胶卷。”

经过陈赓的坚决斗争,终于制止了阎、日军的进攻。执行小组回到太原后,4月1日太原各报发表的《太原小组答中央社记者》新闻稿里,被迫承认阎锡山利用日军攻打八路军的事实,说“中共代表要求缴本区日本人之武装……本区日俘在4日内将可完全集中于太谷县”。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郑伦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