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中国金融改革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重视
2006年10月20日 07:13《北京日报》

今年年底,中国的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中国也在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北京日报理论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金融改革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重视,一个是金融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一个是继续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改革问题,还有一个是进一步改善中国金融监管的问题。

成思危认为,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看来,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是地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的,地区一体化确实有它发展的基础,但地区一体化并不排斥其他的国家的加入。地区一体化避免不了要提到货币一体化问题,现在有一些学者在研究亚元。地区的货币一体化,确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它减少了货币兑换时买入卖出之间烦琐的手续和差价,有利于商品、资本等各种要素的流动,但地区货币一体化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参与国的发达程度要比较接近,如果相差较大,就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欧元诞生以后,由于欧元区各国的发达程度不同,受益的程度也就不同,从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他表示,从长远看,亚洲货币将会走一体化的道路,但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欧元从提出到实现用了10年,亚元很可能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成思危希望金融界研究问题不要脱离经济,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但是金融对经济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同时,经济还是决定着金融的重要基础,如果经济情况变化了,金融肯定会受影响,当然金融对经济也有反作用。在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正确理解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其协调发展。

在金融监管方面,成思危认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实行的是分业监管。银行业有银监会,证券业有证监会,保险业有保监会,像铁路警察那样各管一段,这从长远来看是不行的。他认为资金只有流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如果保险业的资金不准进入资本市场,那就难以更好地发挥效益,同时风险也是流动的,在汇市上消除风险时,可能会给股市带来很大的风险。目前中国实行分业监管,是由当前的情况决定的,但是我们要看远一点,要想到将来,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混业经营和监管。当前我国金融改革面临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记者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向前稳步推进,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您认为主要有哪些问题特别值得重视?

成思危我是一个乐观者,我认为,一方面我国金融改革的前景是乐观的,但另外一方面更应该看到我国金融改革的问题和不足,并且采取有力的措施去处理这些问题。

我认为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重视一个是金融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一个是继续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改革问题,还有一个是进一步改善我国金融监管的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10.9%的增长速度

记者据统计,我国上半年GDP增长率达到10.9%,有人据此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您对此怎么看?

成思危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着约9%的年均增长速度,2006年预定目标是8%,但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10.9%。我认为目前经济还不应该算过热,但投资确实是过热了,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新上项目太多。投资增长过快,这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第一个隐忧。第二个隐忧是银行信贷较松。2006年全年的信贷目标是2.5万亿元,上半年已经贷出了约2.3万亿元,基本上达到了全年的信贷目标,这就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第三个隐忧是外贸顺差迅速增大。2004年我国的外贸顺差是320亿美元,2005年为101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顺差还在不断增大。由于顺差增大等原因,外汇储备也迅速增加,近三年每年以200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如此迅速的增长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高涨,会给汇率调整带来更大的困难。当然,这些经济问题不完全是金融方面的问题,但我们确实需要注意金融和经济的协调配合。

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

记者我国的老百姓有了钱都愿意先存着,这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的高储蓄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成思危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储蓄率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国人或者说亚洲人有储蓄偏好,喜欢把今天的钱留到明天花,不像美国人和欧洲人那样喜欢把明天的钱拿到今天来花;二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人们需要把储蓄作为一种自我保障的手段;三是人们对于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的风险往往比较担心,存银行收益性虽然低一些,但是安全性比较高,银行是国有的,国家不会让它垮台,总能保障支付利息,所以降息对人们的消费影响不大。另外,目前就我国整体来说,消费水平不高,人们还比较节俭,在消费上比较注意节约。

储蓄率高就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因为储蓄率高,在银行里存了大量的钱,银行要想办法贷出去,就趋向于放松信贷。由于银行贷款比较容易,成本比较低,人们就热衷于用贷款去投资,投资就容易过热。由于国内消费力不足,投资生产的大量产品就要出口销售。我认为,储蓄率过高的问题,是造成我国经济这三个问题的一个因素。金融和经济如何能够更好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如何看待地区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

记者您对地区一体化怎么看?

成思危在国际上,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趋势,加入了世贸组织。但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看来,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是地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的,地区一体化确实有它发展的基础,但地区一体化并不排斥其他的国家的加入。地区一体化避免不了要提到货币一体化问题,现在有一些学者在研究亚元。地区的货币一体化,确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它减少了货币兑换时买入卖出之间烦琐的手续和差价,有利于商品、资本等各种要素的流动,但地区货币一体化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参与国的发达程度要比较接近,如果相差较大,就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欧元诞生以后,由于欧元区各国的发达程度不同,受益的程度也就不同,从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从长远看,亚洲货币将会走一体化的道路,但是我作为一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欧元从提出到实现用了10年,亚元很可能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我希望金融界研究问题不要脱离经济,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但是金融对经济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同时,经济还是决定着金融的重要基础,如果经济情况变化了,金融肯定会受影响,当然金融对经济也有反作用。在推进我国金融改革的时候,我们应当特别注意正确理解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其协调发展。

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汇率改革

记者在汇率改革方面,现在的说法叫进入“一篮子汇率”,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成思危汇率的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关于汇率的市场化,1999年我在《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一书中提到一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就是当时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基本上是盯住美元的。在美元是强势货币的时候,盯住美元是有一定好处的。第二步是从盯住美元改成加权的一篮子汇率,例如对欧元、日元、美元,根据贸易等权重加权,形成一个篮子汇率。第三步是实行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从2006年7月2日开始,我国已经进入采用篮子汇率的阶段,但我们不叫盯住一篮子,而叫参考一篮子。参考和盯住有所不同,盯住是要透明的,币种和权重等等都要透明,参考就不那么透明,但灵活性比较大。我国的最终目标很明确,就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在这个问题上,我跟罗伯特·蒙代尔先生也交换过意见,他认为2008年奥运会时很多外国人将来中国,是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最好时机。我不否认那是个好时机,但我担心的是我国的管理等条件是否成熟。我认为“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如果管不住就放开,那就会造成灾难。1996年我国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现在在资本账户下共有约60个分账户,目前有将近30个已放开了,余下的一半,要逐步地放开,成熟一个放开一个,这可能在两年内做不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向是肯定的,我在总体上是乐观的,不像有些人那么悲观,说要等30年。

建立“社区银行”对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有何意义

记者记得您曾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应该建立“社区银行”。那么,“社区银行”对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有何意义?

成思危在银行方面,现在我国的银行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有些银行也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但在中国民间有大量的资金,这些民间资金可以也应该参加银行方面的运作。我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即建立社区银行。在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是很大的。社区银行的好处,就是它主要是为社区本身服务的,比较了解社区的情况,也就比较容易了解贷款人的资信情况,它没有历史包袱,比较灵活,便于实行浮动利率及存款保险。另外在社区里失信的成本很高,如果谁在这个社区内借款不还,就无法在这个社区里立足。社区银行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不可能完全靠政府来办。我国现在方针已经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我希望能以社区银行作为一个突破口,我们现在正在天津和温州研究这个问题。扩大民间资本对金融业的参与,也是推进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市场主体都是国有的银行,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金融衍生物

记者近年来,有人提出,我国的金融产品太少,制约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成思危现在总体上看来,我国的金融产品品种还是比较少的,金融衍生物可以说基本上还是空白,为此2005年我们在上海组织了国际金融衍生物论坛,研讨如何推进我国金融衍生物的发展。我认为发展金融衍生物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避险工具,通过对冲的方式来减少风险;当然它也是一个投机的工具,要注意防范过度投机。

现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期权占到90%以上。200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年末余额达到9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汇率类和股指类的衍生品各占17%,利率类衍生品占到66%。规模是很大的。我国也应逐步推进金融衍生物市场的发展。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开始起步,第一步拟先做股票指数。我相信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还会不断推出新的品种。

再如保险业。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很快,近二十多年来,特别是1994年到现在,每年增长约15%。2005年全国保费收入将近5000亿,2006年上半年是3600多亿,保险业总资产大概是1.74万亿,预计到2010年,保费收入要达到1万亿左右。这个数字是很大的,对金融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但目前保险业的品种很少,我国的保费收入中主要是人寿保险,要占到70%,其次是财产保险,要占到24%,这两者加起来就占94%了,其他的险种很少。我国的再保险规模也太小,不利于防范风险。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一般再保险的保费收入应该占保费总收入的20%,去年我国保费总收入是5000亿元,但是再保险保费收入只有200亿元,仅占4%,远低于国际的水平,这方面也是需要发展的。



作者: 李庆英   编辑: liaosm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